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对美公共外交:新形势、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7-08-05 16:24

  本文关键词:对美公共外交:新形势、新思路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外交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摘要】:当前,中国对美国公共外交工作面临新形势: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取得进展,但存在一些杂音;中美经贸投资合作继续深化,但存在一些隐忧;中美社会各界交往日益频繁,但存在一些误解。在此背景下,对美公共外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在宗旨上,存在"重求同、轻释异"的误区;在对象上,存在"重高层、轻基层"的误区;在内容上,存在"重文化、轻政治"的误区;在方式上,存在"重回应、轻引导"的误区。有鉴于此,中国须在工作中正面回应中美外交理念差异,不局限于传统"朋友圈",同时重视传播政治价值观,增强舆论议程的主动设置能力。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研究室;
【关键词】公共外交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分类号】:D822.371.2
【正文快照】: 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全面推进,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如何与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大国相处,是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外交面临的首要课题。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成功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王毅外长将此行概括为“增信释疑、聚焦合作、面向人民、开创未来”,凸显了新形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锦华;;中国电影暴露中国文化中空问题[J];上海采风;2015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果笑非;;外宣翻译人才基本素质论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5期

2 王毅;;试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和要求[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 雷芳;;基于“看易写”理论的汉语新闻英译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刘沫潇;;中国文化逆袭进行时:从“本国化”到“本土化”[J];传播与版权;2013年06期

5 陈江宁;;齐文化重要史料《管子》的对外传播[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6 仪爱松;姜德成;;论外宣译者的责任和素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顾森;;外宣翻译的方法——功能翻译理论视角[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韦利;吴自选;;从翻译家到对外传播专家:谈沈苏儒先生的翻译观[J];海外英语;2011年10期

9 毛秀琳;;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进一步推进中国对外传播建设[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06期

10 李灵;;外宣翻译中的“加”与“减”[J];临沂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薛婷婷;我国对外报道新修辞情境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李仲天;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际舆论调控[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7 张健;传媒新词英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邱凌;软实力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陈潇潇;全球变暖风险的国际媒介建构[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李中强;新媒体背景下的汉语新闻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瑞;《救国时报》对外报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瑞红;从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探析新疆外宣英译中译者的角色[D];新疆大学;2011年

3 杨倩;热点新闻事件中产生的网络流行语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萌;新时期党的对外宣传工作思想及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龙璐;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外宣资料的英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蕾;新形势下对外宣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游浩云;对外宣传作品的归化异化的辩证统一[D];新疆大学;2006年

8 殷好;城市对外形象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曹祖峰;“中国特色”文本的功能主义翻译模式[D];新疆大学;2007年

10 陈敏;从“目的论”谈外宣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飞;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黄超;试论发展中国公共外交[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唐小松;;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体系构建[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2期

4 李志斐;;重要战略机遇期与中国公共外交[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5 李艳艳;;“9·11”后的美国公共外交[J];社会观察;2006年06期

6 刘国华;李阵;;透视二战后日本对华公共外交[J];长江论坛;2007年02期

7 李默;;中国公共外交现状及发展建议[J];消费导刊;2007年05期

8 张毓强;张楠;;“面向2008年的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论坛”述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廖宏斌;;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唐小松;;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朝晖;;美国公共外交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贾庆国;;崛起中的中国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3 韩方明;;中国公共外交:趋势、问题与建议[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4 加藤嘉一;;每个中国人应是公共外交“大使”[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5 赵新利;;对欧公共外交大有可为——访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义桅[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6 李巍;;对中国公共外交经典案例的一次深入剖析——评《中国世博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7 吴思科;;西亚北非变局为中国公共外交带来新机遇[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8 赵会民;;“中日小大使”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9 赵新利;;日韩留学生公共外交政策及启示[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10 吴泽林;;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文献综述[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天U,

本文编号:625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625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1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