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际冲突管理模式及其特点研究
本文关键词:战后国际冲突管理模式及其特点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冲突管理 冷战时期 冷战后时期 冲突管理特点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作为最权威的国际冲突管理机制一直在发挥着作用。但是,在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时期,联合国的国际冲突管理模式与成效都有较大的区别。冷战期间,联合国被用以作为超级大国之间国际博弈的工具,同时也发挥着国际冲突管理的功能。除此之外,意识形态、战争技术等因素也是该时期国际冲突管理的重要工具。冷战结束后,国际冲突管理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为维护其世界唯一霸权国的地位而采取的冲突管理模式,即霸权护持模式;另一种是要求国际权力公平分配的冲突管理模式,即民主模式。对这两个时期的国际冲突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时期的国际冲突管理特点不同,成效也不一样;更为重要的是,冷战时期的国际冲突管理明显地优于冷战后时期。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国际冲突管理 冷战时期 冷战后时期 冲突管理特点
【分类号】:D815
【正文快照】: 冲突管理始终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认识到战争不仅撕裂了社会,而且对生命进行了最残酷的杀戮,美国总统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等便主张以法律和制度来限制武力的使用。1918年1月,美国宣布了14点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是第14点,即主张“为了大小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永胜;刘东哲;陈晓东;;冷战后全球武装冲突的特点及演变[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08期
2 罗伯特·A.斯卡拉皮诺,门洪华;迈向一种可行的国际秩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键;;战后国际冲突管理模式及其特点研究[J];国际观察;2016年04期
2 王秋彬;;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多重悖论[J];史学集刊;2014年05期
3 姜艳;;历史教学: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信使”——国际视野下的历史教学社会功能的实践与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09期
4 郭丹;胡正;;国家安全模式转型:理论基础及动力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5 姜远英;储文功;舒丽芯;;加强军事与急救药学教学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9年03期
6 刘昌明;国家安全模式的转型趋向:一种全球化视角的理论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张东宁,张玉国;世界新秩序的建立与国家的选择[J];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少华;许斌;;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不对称冲突研究——从“强者”向“适者”的隐喻转换[J];国际论坛;2007年05期
2 杨少华;;不对称冲突研究述评[J];欧洲研究;2007年03期
3 阎学通;历史的继续:冷战后的主要国际政治矛盾[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06期
4 潘忠岐,谭晓梅;论未来世界冲突趋势[J];欧洲;1997年05期
5 李少军;论国际冲突的几个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滨鸿;国际冲突与大众媒体[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4期
2 车华;;国际冲突概述[J];法制与社会;2006年15期
3 钱俊君;;国际伦理对国际冲突政策的影响[J];求索;2010年03期
4 高源;;略论国际冲突新闻传播之定义及特点[J];前沿;2012年20期
5 赵毅;;论相互依存对国际冲突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09期
6 张铭,李林河;冷战后国际冲突探因[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李晓鹏,黄瑾;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冲突——对全球化的一种反思[J];国际观察;2002年06期
8 陈黎明;冷战后引发国际冲突的新因素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李晓鹏;全球化与冷战后国际冲突[J];理论导刊;2002年12期
10 于军;相互依赖与国际冲突[J];国际政治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庄宗明;蔡洁;;国际贸易对国际冲突的消减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2 陈于宁;郭珊;杨群芳;;知识产权的域外保护所引致的国际冲突[A];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吴兴杰;;反垄断法国际多边协作之晚近发展——欧盟与美国的一次博弈[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4 蒋杰;杨春辉;;透过当前国际武装冲突的现状分析诱发冲突的心理因素及对策[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敏 编译;技术信息公开利于缓解国际冲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尹继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冲突的群体 社会心理学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杨恕 李捷;警惕分裂主义进一步国际化[N];国防时报;2011年
4 卢凌宇 外交学院;贸易促进和平抑或引发冲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卢凌宇 外交学院;经典威慑PK完全威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记者 郑焕清 郄霜涛;应通过国际组织解决危机[N];人民日报;2000年
7 记者 周戎;巴基斯坦总理高度评价中巴关系[N];光明日报;2006年
8 本报驻巴黎记者 何农;法国人对“9·11”事件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洁;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冲突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杰;冷战后的国际冲突及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闻竞;国际冲突起因的心理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朱敬;论反垄断法执行的国际冲突协调机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杨耕;冷战后国际冲突的主权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5 沈萍;中国参与解决国际冲突和全球问题的“度”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7 李盈;论反垄断法的国际冲突与协调[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陈繁义;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冲突观的比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庞文刚;论国际冲突中的NGO[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赵昕;论NGOs在国际冲突中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629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629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