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使华时期与蒋介石关系研究(1946-1949)
本文关键词:司徒雷登使华时期与蒋介石关系研究(1946-1949)
【摘要】:司徒雷登于战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这期间的中美关系可谓纷繁复杂,,迭宕起伏。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因素非常复杂,包含了国、共、美、苏四方面的力量。就这一时期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美国对华政策而言也是多元和立体的。 司徒雷登担任驻华大使的这几年,中美关系的走向不仅对中美两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对整个东亚的战略格局产生影响,因此可以说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以往学术界对这段中美关系史的研究,侧重于它对中国内战的影响。而本文则希望突破这一局限,更全面地考察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内涵和走向。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人是历史的主体,本文选取两位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历史人物,以司徒雷登与蒋介石这两个历史人物交集的变化来考察中美关系。以微观人物的角度来解读宏观中美关系。 正文共分四章,除第一章介绍司徒雷登使华的战略背景和使命外,其余各章分别依照编年顺序介绍了司徒雷登与蒋介石二人外交博弈的战略进程。全文既揭示了中美两个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的大国差异,也体现出了两国外交博弈当中的利弊得失。这段历史对中美关系未来的走向,可谓影响和借鉴意义深远。
【关键词】:司徒雷登 蒋介石 中美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29;K26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导论6-14
- 一、 学术回顾6-10
- 二、 选题意义10-12
- 三、 创新之处12-14
- 第一章 美国政府选择司徒雷登出任驻华大使的缘由14-26
- 第一节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与美国对华外交战略14-16
- 第二节 司徒雷登出任驻华大使的机缘16-21
- 第三节 司徒雷登的中国文化情缘及其对华“本色”化交往21-26
- 第二章 司徒雷登对国共内战的调停和对蒋介石政府内政的协管26-42
- 第一节 劳心伤神:对国共内战的调停26-34
- 第二节 殚精竭虑:“李闻”案的处置和“制宪国大”的召开34-42
- 第三章 司徒雷登与危机中的国民政府改革42-52
- 第一节 司徒雷登与蒋介石关于国民政府改革的协商42-48
- 第二节 魏德迈使团访华和司徒雷登的应对48-52
- 第四章 司徒雷登和蒋介石在美援和“行宪国大”问题上的较量52-57
- 第一节 马歇尔计划在中国的延伸与援华法案52-54
- 第二节 “行宪国大”的召开与司蒋两人的分道扬镳54-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2
- 后记62-63
- 在学期间发表论著情况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剑杰;;司徒雷登归来[J];领导文萃;2009年06期
2 徐琳玲;;司徒雷登 归去来兮的政治隐喻[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4期
3 孟昭庚;;“滚蛋大使”司徒雷登的人生结局[J];党史纵览;2010年03期
4 钱辛波;;司徒雷登徘徊金陵[J];世纪;1995年02期
5 陈远;;傅泾波:人生知己应如是[J];读书文摘;2007年05期
6 孟昭庚;;司徒雷登的凄凉晚景[J];人民文摘;2010年08期
7 张科;;司徒雷登魂归杭州[J];文化交流;2009年01期
8 邵建忠;;司徒雷登的中国情结[J];金秋;2009年05期
9 周为筠;;司徒雷登又回来了[J];语文新圃;2009年08期
10 邵纯;;静静的司徒雷登故居[J];炎黄纵横;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1949年司徒雷登面见毛泽东计划失败的再探讨[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程珂;;再论建国前夕毛泽东对美国的和解努力[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婉蓉;;1947年魏德迈使华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4 汪小平;;美国对台政策制定与美在台情报活动(1945~1949)[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庆杰;;建国前影响中共中央制定对美政策的主要因素(1948.11—1949.9)[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罡;;燕京大学教学管理特点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汪小平;;战后台湾的法律地位与美国对台政策(1945~1949)[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8 樊慧英;;中国历史上的教会大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王惠英;;建国初期毛泽东“一边倒”战略的选择[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石善涛;;建国初期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与“一个中国”原则[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良茗;晚年的司徒雷登[N];团结报;2002年
2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郝平;魂归故里:司徒雷登骨灰安葬杭州的前前后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郝平;浅析司徒雷登的几部著作[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旅美文化学者 常江;请记住作为教育家的司徒雷登[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郑淑梅;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司徒雷登[N];湖北日报;2004年
6 慧娟;还原真实的司徒雷登[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记者 嵇哲;吕祖善会见美国驻华大使[N];浙江日报;2008年
8 记者 方益波;杭州:保住万间老屋,留下“回家的路”[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司徒雷登研究专著出版[N];光明日报;2002年
10 郝平;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后东升;蒋介石对抗战前后蒙古问题的处理[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孙洋;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文化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宇;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的安全博弈[D];延边大学;2013年
4 王平;魏斐德与他的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石建国;卜舫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婷婷;中国新闻教育的初曙[D];复旦大学;2008年
7 邓文;雷震与战后台湾社会运动[D];武汉大学;2010年
8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巧荣;APEC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宋俊芳;中美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洁;司徒雷登使华时期与蒋介石关系研究(1946-1949)[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周文燕;探析司徒雷登的大使生涯[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俊;司徒雷登与1946—1949年美国对华政策[D];安徽大学;2007年
4 汤云丽;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学的学生运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小刚;司徒雷登的大学管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邵彦;非基督教运动前后圣约翰大学与燕京大学的发展比较[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雷成;胡适与蒋介石关系研究(1945-1949)[D];浙江大学;2012年
8 李雪宾;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共对美国政策的演变[D];安徽大学;2011年
9 邓秀华;抗战爆发前蒋介石对云南的两次巡视述论[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吴熙威;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与蒋介石争夺和平话语权问题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34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634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