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东亚平衡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2:29
本文关键词:美国的东亚平衡战略研究
【摘要】:东亚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也是新的世界经济政治重心。东亚地区的发展局势自然而然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而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是影响东亚局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美国东亚战略的研究就成为我们分析东亚局势、预测东亚未来走向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依据,也是中国做出应对举措的参考要素。然而国内关于美国东亚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某一时期美国东亚战略具体内容的研究和讨论上,鲜有学者利用某一理论作为指导去系统地分析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本文则尝试以米尔斯海默在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中提到的“离岸制衡”战略为理论指导,去分析美国自二战之后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的东亚战略,讨论美国一系列东亚行动背后的原因和目的。为更好的达到想要的目的,本文利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在理论介绍部分,采用结构分析法来分解本质上作为结构现实主义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及其中的“离岸制衡”战略。对二战之后美国东亚战略的梳理,以每届政府为时间段,以“平衡”为主线,将战略目的、战略内容、战略手段和结果清晰地表述出来,避免迷失在复杂多变的地区行动中。为了能够区分冷战结束后不同政府东亚战略存在的差别,又用对比的方法做了比较。最后通过假设、推理对美国未来东亚战略的走向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一些中国的应对策略。二战之后受制于美苏争霸这个大的国际背景,美国东亚战略并不像其欧洲战略那样以争夺霸权为目的,而是试图尽可能的达到一种力量均衡的状态,至少不让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占据优势。冷战结束后,由于自身相对实力的下降和中国的不断崛起,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也并未在东亚地区追求霸权。美国在东亚地区以占据优势地位为目的,并为之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如将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加强对中国的遏制。2008年,奥巴马政府将外交重心转向亚太尤其是东亚地区被认为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这一转变背后隐藏的动机和意图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但无论美国的战略目的是在于遏制中国,还是借助东亚活力恢复发展自身经济,其避免该地区出现一个威胁美国安全的霸权国的底线不会改变。剖析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尤其是冷战后的东亚战略,可以发现美国东亚战略中“平衡”因素的存在。平衡既是一种目的——实现东亚地区力量的均衡,又是一种手段——利用均势和推卸责任维持力量均衡格局,而且它将持续地存在于美国东亚战略之中并发挥重要影响。本文预测,未来遏制中国的责任将更多的由以日本为主的东亚国家来承担,美国可能会回归原本的“离岸平衡手”角色,减少对东亚地区事务尤其是安全事务的直接干涉,更多的采用隐蔽和间接的方式发挥影响。中国作为东亚地区大国,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其影响最大。怎样在重重的围追堵截中保持发展并不断壮大是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外交政策的制定上存在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问题,在处理对外事务上处于被动应付的窘境,在外交战略上没有形成清晰的方法和目的,这些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但是中国的未来最终取决于中国的经济能否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中国的国内社会是否和谐稳定。一切外部问题的出现都是为了扰乱中国发展经济的注意,一切外部问题的解决也必将实现于中国的不断发展历程中。
【关键词】:美国 东亚 平衡战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871.2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导论12-25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2-14
- 1.1.1 选题的背景12-13
- 1.1.2 选题的意义13-14
-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4-21
- 1.2.1 关于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及“离岸制衡”战略的研究状况14-16
- 1.2.2 关于二战后美国东亚战略的发展和演变的研究现状16-18
- 1.2.3 关于美国当前东亚战略的研究现状18-21
- 1.3 选题的研究思路与框架21-23
- 1.4 选题的研究方法与创新23-25
- 第2章 “离岸制衡”战略的理论缘起与本文的分析框架25-35
- 2.1 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25-28
- 2.2 “离岸制衡”战略理论内容28-33
- 2.2.1 两种手段——均势与推卸责任29-30
- 2.2.2 手段选择的影响因素30-32
- 2.2.3 推卸责任的诱惑32-33
- 2.3 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33-35
- 第3章 二战后美国东亚平衡战略的发展与演变35-46
- 3.1 冷战时期美国东亚平衡战略的形成与动因35-40
- 3.2 冷战结束后美国东亚平衡战略的发展40-46
- 3.2.1 克林顿时期的美国东亚平衡战略40-42
- 3.2.2 小布什时期的美国东亚平衡战略42-46
- 第4章 奥巴马政府对美国东亚平衡战略的调整46-69
- 4.1 “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的背景46-51
- 4.1.1 国际体系处于转型期46-48
- 4.1.2 新的世界经济中心48-49
- 4.1.3 中国崛起的影响49-51
- 4.2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内容与特点51-61
- 4.2.1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内容51-60
- 4.2.2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特点60-61
- 4.3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61-69
- 4.3.1 对美国的影响62-63
- 4.3.2 对东亚的影响63-67
- 4.3.3 对欧洲的影响67-69
- 第5章 美国东亚平衡战略的趋向与中国的应对之策69-82
- 5.1 关于未来美国东亚战略的三种观点69-71
- 5.2 美国东亚平衡战略的趋向71-74
- 5.3 美国东亚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与应对之策74-82
- 5.3.1 美国东亚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74-76
- 5.3.2 中国的应对策略76-82
- 第6章 结论82-83
- 参考文献83-88
- 致谢88-89
- 附件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琳;;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解析[J];东北亚论坛;2012年04期
2 张景全;;日美同盟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5期
3 王伟男;;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路径及其制约性因素[J];教学与研究;2013年01期
4 薄贵利;论国家战略学研究[J];政治学研究;1995年01期
5 余建军;;冷战后的美国和亚太多边安全——从老布什政府到小布什政府[J];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6 王传兴;从米尔斯海默看进攻性现实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1期
7 王义桅,唐小松;大国政治的悲剧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悲剧——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解析[J];学术界;2003年06期
8 庞中英;;“东亚合作”向何处去?——论东亚地区秩序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04期
9 张蕴岭;;寻找推进东亚合作的路径[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640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64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