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5:03
本文关键词: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理论、方法与指标体系 自然间断点 加权Voronoi图 聚类分析 空间概念格 城市形态与地缘形态
【摘要】:地缘是由地理位置关系形成的联系,这种联系复杂而密切。地缘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地缘关系的触角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安全等关乎国家大政方针的各个领域,任何国家在制定本国地缘战略时,都非常重视地缘关系的研究。地缘环境是带有地缘关系的地理环境,是地缘关系研究、地缘战略制定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了地缘环境区域划分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方法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点:1.构建地缘环境单元划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本文着眼我国地缘战略对周边地缘形势研判的需要,服务于增强战略决策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借鉴地理区划、主体功能区划等理论及方法,总结提出周边地缘环境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建立地缘环境单元划分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为开展地缘环境单元划分定性、定量以及综合研究奠定基础。2.提出并构建地缘环境单元划分综合指标体系。本文全面分析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战略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等与地缘环境单元划分密切相关的各类指标,理清各类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特点,拟从环境本底指标、空间关联指标以及区域位势指标三个方面构建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地缘单元划分的需要,进一步细化各类指标,形成层次分明、便于计量的多细节层次指标体系。3.改进和优化经典地理单元划分方法,使之更好满足地缘单元划分需要。本文首先梳理经典地理单元划分方法并加以优化和改进,然后基于构建的地缘环境单元划分综合指标体系和改进的经典地理单元划分算法,进行地缘环境单元划分研究。本文选择自然间断点法、加权Voronoi图法、聚类分析法,进行我国周边地缘单元划分研究。4.开展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新方法研究。本文引入概念格法和城市形态学法,开展地缘环境单元划分应用研究。基于概念格方法构建地缘单元空间概念格,进而划分地缘环境单元;基于城市形态学方法,构建地缘形态学科学体系,并剖分周边地缘环境单元。概念格方法和城市形态学方法应用于地缘环境单元划分研究在国内外尚无可参考案例。5.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方法对比与分析。本文由地缘环境单元划分结果的差异性出发,分别对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方法原理以及地缘环境单元划分结果两个层面进行了对比与分析。首先,通过对分类分级适宜性、空间剖分适宜性、打破现有行政区划以及分级原理四个方面进行了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方法对比。其次,通过各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方法的划分结果两两比较形式,进行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方法的对比。最后,通过对南亚地缘环境单元地缘环境综合实力的对比分析得出地缘环境格局与地缘形态结论。
【关键词】:理论、方法与指标体系 自然间断点 加权Voronoi图 聚类分析 空间概念格 城市形态与地缘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80;P20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6
- 第一章 绪论16-2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7-18
- 1.1.1 研究背景17
- 1.1.2 研究意义17-1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18-24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8-24
- 1.2.2 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24
- 1.3 论文研究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案24-27
- 1.3.1 研究目标24-25
- 1.3.2 主要研究内容25-26
- 1.3.3 总体研究方案26-27
- 1.4 论文组织结构27-28
- 第二章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理论与方法体系28-41
- 2.1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基本理论28-38
- 2.1.1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原则28-30
- 2.1.2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理论30-38
- 2.2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方法体系38-40
- 2.2.1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定性方法39
- 2.2.2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定量方法39-40
- 2.2.3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综合方法40
- 本章小结40-41
- 第三章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指标体系与数据组织41-64
- 3.1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指标体系构建41-53
- 3.1.1 地缘环境单元类型42-45
- 3.1.2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指标体系45-53
- 3.2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数据组织与处理53-63
- 3.2.1 数据获取53-54
- 3.2.2 数据组织与处理54-60
- 3.2.3 数据等级划分60-63
- 本章小结63-64
- 第四章 经典地理环境单元划分方法优化及评价64-88
- 4.1 自然间断点法及优化64-71
- 4.1.1 方法原理及算法64-65
- 4.1.2 方法改进与优化65-68
- 4.1.3 地缘环境单元自然间断点法划分结果评价68-71
- 4.2 加权Voronoi图法及优化71-80
- 4.2.1 方法原理及算法72-74
- 4.2.2 方法改进与优化74-77
- 4.2.3 地缘环境单元加权Voronoi图法划分结果评价77-80
- 4.3 聚类分析方法及优化80-87
- 4.3.1 方法原理及算法80-82
- 4.3.2 方法改进与优化82-84
- 4.3.3 地缘环境单元聚类分析法划分结果评价84-87
- 本章小结87-88
- 第五章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新方法引入及评价88-121
- 5.1 概念格方法88-101
- 5.1.1 形式概念分析与概念格88-92
- 5.1.2 方法思路与技术路线92-95
- 5.1.3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概念格构建95-98
- 5.1.4 地缘环境单元概念格划分结果评价98-101
- 5.2 城市形态学方法101-120
- 5.2.1 形态学、城市形态学与地缘形态学101-104
- 5.2.2 方法思路与技术路线104-110
- 5.2.3 地缘环境的城市形态学剖分110-117
- 5.2.4 地缘环境单元地缘形态学划分结果评价117-120
- 本章小结120-121
- 第六章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方法对比与分析121-133
- 6.1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方法原理对比与分析121-122
- 6.2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结果对比与分析122-132
- 本章小结132-133
-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133-137
- 7.1 研究总结133-134
- 7.2 主要创新点134-135
- 7.3 研究展望135-137
- 致谢137-139
- 参考文献139-150
- 附录 缩略语150-151
- 作者简历151-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仁健;武芳;黄博华;李靖涵;张冰;;城市道路网面域层次结构特征的识别与表达[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4年04期
2 李坤伟;武志强;张欣;李伟杰;;兵棋棋盘生成方法研究与实现[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4年04期
3 王淑芳;葛岳静;曹原;胡浩;;中国周边地缘影响力的建模与测算——以南亚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6期
4 胡志丁;刘玉立;李灿松;葛岳静;;权力、地缘环境与地缘位势评价——以中日钓鱼岛之争为例[J];热带地理;2014年01期
5 徐青;武丽丽;华一新;王团结;;基于六角格的初始划界方案线辅助生成问题分析与研究[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6 张洋;王辰;;基于聚类的空间数据可视化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3年10期
7 刘雅;乔晓;鱼江海;;兵棋地图地形量化方法及其实现[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3年03期
8 李宏伟;陈虎;王振宇;张斌;;基于概念格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优化[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3年03期
9 胡志丁;葛岳静;鲍捷;于伟;;南亚地缘环境的空间格局与分异规律研究[J];地理科学;2013年06期
10 陈军;葛岳静;华一新;王发良;杨胜天;曲波;李然;;“数字周边”总体架构与研究方向[J];测绘通报;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640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640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