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20世纪70、80年代全球变暖问题政治化演变的冷视角

发布时间:2017-08-22 19:22

  本文关键词:20世纪70、80年代全球变暖问题政治化演变的冷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 碳排放 统计预测 媒体 政治化


【摘要】: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性问题,其中全球变暖问题最为突出。统计表明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呈总体上升趋势。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带来的一系列后果。这样的推理模式和结论被广为接受,并迅速成为了政治共识。 但是,铺天盖地的共识性论文难以掩盖其潜在的不确定。统计是研究这类问题最基础的工具,未来会变暖还是变冷都是基于统计的外推结果。统计可以完美地解释过去,但无法象公式外推那样预测未来,统计趋势并不代表未来真的会沿着这个趋势走。 变冷还是变暖?主要依靠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全球气温存在正相关。在假定大自然贡献的二氧化碳不变的前提下,得出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元凶的结论。这个前提是虚拟的,且大自然引起的二氧化碳变化的规律尚不明确。其次,水蒸气的温室效应绝不弱于二氧化碳,不谈大气中水蒸气作用单管二氧化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联有一定的物理基础,但更多结论来自统计关联。冰芯数据显示,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不完全同步,甚至滞后20-200年,假如这个结论可靠,可能则意味着温度变化导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而不是反过来,可见大自然非常复杂,我们不知道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可能还很多,把气候变暖的元凶归咎于二氧化碳、特别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这一个结论远没有宣传的那样坚实。 全球变暖问题作为一项基础并不十分坚实的探索性科研项目,经过20世纪70、80年代之后,竟神奇般的从单纯的科学研究,演变为被公众普遍接受的结论,甚至转变为国际政治谈判及国家间政治博弈的政治问题,开始作为一项似乎确定无疑的政治共识存在。 本文主要就这个转变的过程,分析研究该过程中究竟有何种力量参与,发生了哪些事件,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文章第一部分全面介绍了全球变暖问题,也阐明了全球变暖问题的发展演变的基本过程,既从基于统计的的统计预测,逐渐转变为目前确定的政治共识,进而成为国际政治谈判的焦点问题。 文章第二部分分析了科学界对全球变暖问题存在的争论,围绕全球变暖问题成立的三个理论基础展开讨论,即人类碳排放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关系、温室气体浓度与气候变化关系以及历史温暖研究,认为这三大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统计基础之上,不能回避统计方法在预测未来上的先天缺陷。从中国历史上荔枝生长区域的变迁、关中春耕时节变化、西安地区冬季无雪记录这三方面讨论中国历史时期气候、物候的变化,论证了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长周期的内在节律。可见目前的关于全球变暖的预测及相关话题固然很重要,但不能成为无可挑剔的科学定论。 文章第三部分划分年份解析了20世纪70、80年代(从统计预测向政治问题演变的过程)有关全球变暖问题的重大事件及重要参与力量。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研究经费和更好的研究项目,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和公众关注,极力宣传全球变暖问题,恰巧这段时间爆发了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媒体的报道量增加,全球变暖问题被普通公众和政治家们的关注,支持全球变暖的统计性预测被当做科学结论被媒体广泛传播,而相反研究则受到冷遇,甚至封杀。20世纪80年代,媒体成为了公众和政客了解和关注全球变暖问题的主要渠道,另外科学家们在这个时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合作,扩大了全球变暖问题的社会影响力,提出政府参与的倡议,此外,政治力量也参与其中,最高层的政治家开始关注此问题,政治力量介入使得全球变暖问题不再是实验室里基于统计的的统计预测,逐渐演变为具有某种确定性的政治共识。 文章第四部分研究探讨了全球变暖问题从不确定统计预测到确定政治共识的转变原因。首先,媒体作为传播全球变暖问题的主要渠道和平台,但针对“环境问题”的报道往往欠缺科学性和客观性,20世纪70、80年代媒体针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报道也较为片面,缺乏专业知识背景,采取耸动视听的报道手法,加深了公众对于“人类活动造成全球变暖”观点的熟悉。其次,全球变暖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它涉及科学、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灾难性预测直接关乎人类生死存亡,而且全球变暖问题既是科学问题和环境问题,也涉及经济领域与政治层面,这种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其能够从一项针对未来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统计预测,逐渐转变为被普遍接受的似乎具有确定性的政治共识。再次,科学与政治既相互区分又紧密相连,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从来都伴随了政权的争夺与资源的掌控,科学与政治从来紧密相连,这种相关与互动是全球变暖问题发生转变的内在动力。最后,全球变暖问题与各国政治、经济利益紧密相关,由于其直接关乎国家利益得失,各国高度重视,推进了基于统计的的预测向广为接受的政治共识的转变。 文章第五部分分析阐述了全球变暖问题的这种转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问题的政治化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迫使中国必须调整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当然中国的积极应对也奠定了中国在国际气候政治谈判中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本研究对于探讨全球变暖问题演变历史及其政治化历程,理解科学与政治的关系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 碳排放 统计预测 媒体 政治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15;P467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9
  • 目录9-11
  • 第1章 导论11-15
  • 1.1 问题提出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内容12-14
  • 1.3 研究方法14-15
  • 第2章 全球变暖问题概述15-19
  • 2.1 全球变暖的定义15
  • 2.2 全球变暖问题演变历史15-17
  • 2.2.1 前人的研究15-16
  • 2.2.2 全球变暖问题演变的不同阶段16-17
  • 2.3 全球变暖问题的发展现状17-19
  • 第3章 科学界全球变暖问题并未取得高度共识19-29
  • 3.1 基于科学研究的分析19-23
  • 3.1.1 人类碳排放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19-20
  • 3.1.2 温室气体浓度与气候变化关系20-21
  • 3.1.3 历史温暖程度研究21-23
  • 3.2 基于史料分析23-27
  • 3.2.1 从荔枝生长区域观察隋唐气温分布23-24
  • 3.2.2 从关中地区春耕时节观察隋唐气候特征24-25
  • 3.2.3 从西安地区冬季无雪记录看隋唐时期与现在的气温差异25-27
  • 3.3 本章小结27-29
  • 第4章 机缘巧合-全球变暖达成政治共识的关键事件解析29-37
  • 4.1 20世纪70年代29-31
  • 4.2 20世纪80年代31-34
  • 4.3 本章小结34-37
  • 第5章 从不确定统计预测到确定政治共识的原因探讨37-47
  • 5.1 媒体是传播全球变暖问题的渠道和平台37-39
  • 5.1.1 针对“环境问题”的报道往往欠缺科学性和客观性37-38
  • 5.1.2 20世纪70、80年代媒体针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报道较为片面38-39
  • 5.2 全球变暖问题本身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39-40
  • 5.3 科学与政治紧密相连40-42
  • 5.3.1 全球变暖问题上科学与政治存在相互影响40-41
  • 5.3.2 科学家与政治主体共同参与并作用于全球变暖问题41-42
  • 5.4 全球变暖问题牵涉各国政治、经济利益42-44
  • 5.5 本章小结44-47
  • 第6章 全球变暖问题政治化转变对中国的影响47-51
  • 6.1 迫使中国调整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结构47-48
  • 6.2 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48
  • 6.3 奠定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48-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9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葛全胜,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张丕远;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序列重建及初步分析[J];地学前缘;2002年01期

2 周鑫;郭正堂;;浅析新生代气候变化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关系[J];地学前缘;2009年05期

3 葛全胜;郑景云;;“过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12年04期

4 刘海洋;陈世军;;全球变暖问题的政治经济学[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年06期

5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6 徐再荣;从科学到政治:全球变暖问题的历史演变[J];史学月刊;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720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720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0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