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日韩区域合作的进程及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1 16:09

  本文关键词:中日韩区域合作的进程及前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日韩 合作 影响因素 前景分析


【摘要】:2014年,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区域合作进入了第15个年头,在这15年中,三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三国之间的交往变得十分频繁。合作,作为一种模式的存在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成为了中日韩三国之间交往的纽带与基石。本文尝试用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中日韩的区域合作,从这一全新的角度出发,尝试探索中日韩区域合作的内涵。 冷战结束以后,地区主义在世界各国变得越来越被人熟知,地区主义是20世纪尤其是在二战结束以后国际社会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合作现象,它主要指的是主权国家之间以区域为基础单位的合作模式。中日韩三国隶属于东北亚地区,是近年来在不断发展着的新的区域合作组织,其在发展过程当中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推进三国之间的发展,使其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成为三国之间在合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使三国之间的经济依赖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将经贸合作向制度化发展,通过这一合作来影响三国之间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也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对合作的概念界定入手,指出国家间合作是高度政治的问题,,国家既有的行为模式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合作只会在行为者认为它们的政策处于实际或潜在冲突的情况下而不是和谐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以此为基础,在新自由主义学派理论框架下提出国家间合作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文章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认为共同利益的存在是国家间进行合作的基础。此外,基于重复博弈将改变总体上的报偿结构,从而促使国家行为体出于对未来收益预期的考量采取合作性行为,因而,频繁的相互交往是国家间合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根据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观点,国际制度具有汇聚各国政府的行为预期,提供信息沟通的渠道,改善信息的质量和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降低交易成本,赋予行动和政策的合法性,改变行为者的利益偏好,协调和调整各国政府的政策和行动,减少不确定因素的作用,因而,明确的制度约束是促进国家间合作的重要外部条件。 第二部分对中日韩合作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对三国合作现状进行考察,并以此为依托,对中日韩合作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文章认为,中日韩三国虽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但是一直难以形成制度化的合作,合作进程进展缓慢;在经济、非传统安全等不涉及政治性的问题领域合作进展较快,而在政治、安全等“高级政治领域”合作时断时续,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中日韩三国合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制度化程度低,这也是制约中日韩合作的最主要因素。 第三部分通过对中日韩合作的动力和阻力进行分析,对三国合作前景进行预判。文章认为,虽然三国间在历史问题、领土主权争端、地区热点问题的问题上存在认知差异、利益矛盾、立场分歧,也受到日韩两国与美国之间的特殊关系的影响,但三国间在经济上的高度相互依存性,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共同面临的需要通力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是三国间合作的长期动力,中日韩三国间地缘上的相邻性、交往互动的频繁性是三国合作的持久动力。这些三国合作的动力因素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因而,中日韩三国合作前景看好。
【关键词】:中日韩 合作 影响因素 前景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14.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7
  • (一)论文选题意义10-12
  • (二)文献综述12-14
  • (三)基本思路与方法14-15
  •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15-17
  • 一、国家间合作的一般理论17-21
  • (一)合作的概念17
  • (二)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和条件17-21
  • 二、中日韩合作的进展、现状及特点21-29
  • (一)中日韩合作发展的进程21-23
  • (二)中日韩合作现状23-26
  • (三)中日韩合作特点分析26-29
  • 三、中日韩合作的前景展望29-43
  • (一)中日韩合作动力分析29-34
  • (二)中日韩合作阻力分析34-40
  • (三)中日韩合作的前景分析与思考40-43
  • 结论43-45
  • 参考文献45-50
  • 作者简介50-51
  • 后记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先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困境与出路[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2 胡子南;李伟;;浅析东亚区域合作的问题[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3期

3 麻彦春,童欣;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切入点[J];东北亚论坛;2001年02期

4 刘昌明;李昕蕾;;地区主义与东亚秩序的转型趋向[J];东北亚论坛;2007年05期

5 肖f^;;东北亚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及合作模式[J];东北亚论坛;2010年02期

6 赵立新;;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层障碍——中韩日民族主义诉求及其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1年03期

7 富景筠;;从区域内贸易视角透视东北亚经济合作机制[J];东北亚论坛;2011年04期

8 于国政;21世纪初东北亚经济合作发展趋势分析[J];当代亚太;2002年08期

9 金强一;美日东北亚区域战略与朝鲜半岛问题[J];当代亚太;2004年09期

10 金淳洙;韩献栋;;非传统安全合作与东北亚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基于中日韩环境安全合作进程的评价[J];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831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831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8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