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住房—新加坡组屋政策的国家战略解读
本文关键词:不只是住房—新加坡组屋政策的国家战略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新加坡组屋政策 建屋发展局 人民行动党 国家发展战略
【摘要】:在新加坡,组屋不仅仅意味着一种住房,而且意味着一种国家战略,一种国家经济和社会控制战略。通过组屋政策的实施,新加坡不仅解决了国民住房的难题,还巩固了新生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融合与国家认同,为新加坡的亚洲崛起和繁荣富强奠定坚实基础。本文着重从国家生存与稳定战略角度、国家管理与社会分配战略角度、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战略角度这三个角度重新定义和分析新加坡住房政策在整个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新加坡住房战略的成功启示我们:必须始终把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升到关系国家生存与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给予重视;新加坡以公共住房作为切入点解决国内民族、社会难题的方式值得他国学习和借鉴: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设计,,可以整合国家资源,实现更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国家治理。
【关键词】:新加坡组屋政策 建屋发展局 人民行动党 国家发展战略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33.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附录7-8
- 绪论8-16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8-9
- 选题的依据8-9
- 研究意义9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9-14
- 国内研究现状9-11
- 国外研究现状11-14
- 研究内容14-15
-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5-16
- 研究方法15
- 创新之处15-16
- 第一章 、作为国家生存与稳定战略的组屋政策16-33
- 第一节 将保障居民住房权力作为国家的生存根基16-22
- 一、 新加坡自治之初住房矛盾威胁国家稳定17-18
- 二、 新加坡建国前住房紧张与种族冲突两大社会难题18-21
- 三、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承诺21-22
- 第二节 、新加坡贯彻“居者有其屋”政策22-28
- 一、 “居者有其屋”理念来源22-23
- 二、 建屋发展局初期的发展23-25
- 三、 “居者有其屋”政策的成功与卓越成就25-28
- 第三节 、新加坡政府的广泛参与和介入28-29
- 一、 完善的法制保障住房政策长期贯彻施行28
- 二、 严厉的惩罚制度带来规范管理28-29
- 三、 政府引导与高效率的建屋发展局配合29
- 第四节 、中央公积金制度介入组屋发展29-33
- 一、 新加坡别具特色的中央公积金制度30-31
- 二、 中央公积金制度间接调控房地产市场,加强国家控制力31
- 三、 庞大数量的中央公积金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提供资本31-32
- 四、 中央公积金制度树立国民对国家发展的信心32-33
- 第二章 、作为国家管理、社会分配战略的组屋政策33-40
- 第一节 、“以人为本”理念:富有远见的规划与管理33-35
- 一、 新城镇规划与保护生态和人文历史并举34
- 二、 道路系统规划带动下的城市整体科学规划34-35
- 三、 组屋与绿化、社区管理的和谐统一35
- 第二节 、组屋的公平申请保证全体国民住有所居35-36
- 第三节 、组屋的公平分配加强多民族国家控制力36-37
- 第四节 、借助组屋政策树立政府与国家权威37-40
- 一、 借助组屋树立和保障人民行动党与政府当局的权威37-38
- 二、 推行现代化的社区基层组织实现民主化管理38-40
- 第三章 、作为国家发展、社会和谐战略的组屋政策40-50
- 第一节 、借助组屋推行亚洲价值观,促进新加坡社会和谐40-41
- 第二节 、借助组屋增强和稳固新加坡国家认同41-46
- 一、 组屋作为新加坡国家认同的构建的重要一环41-43
- 二、 构建新加坡国家认同的其他方式43-44
- 三、 借助组屋塑造新加坡国家软实力与国际吸引力44-46
- 第三节 、借助组屋战略促进新加坡的繁荣发展46-50
- 一、 新加坡国家战略与新加坡的国家发展46-47
- 二、 新加坡国家战略的特点47-48
- 三、 新加坡国家战略的动态发展与实现48-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印伟;;论新加坡民族国家创建的基础[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2 邵腾;;新加坡“国家意识”的形成及启示[J];长白论丛;1997年03期
3 郭伟伟;;“居者有其屋”——独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6期
4 王子昌;善政和善治:新加坡“好政府”模式的理论定位与走势[J];当代亚太;2002年08期
5 王子昌;新加坡强政府与好政府[J];东南亚纵横;2003年06期
6 王学风;新加坡宗教和谐的原因探析[J];东南亚纵横;2005年09期
7 王晋;;新加坡的民族政策及其运作[J];东南亚纵横;2010年02期
8 崔晶;Jon S.T.Quah;;新加坡公共住房和人口控制政策[J];东南亚纵横;2011年01期
9 毕世鸿;;多元、平等与和谐:新加坡族群政策评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年01期
10 王子昌;集团博弈与公共利益——以马来西亚政治为例的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永兴;[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本报特派新加坡记者 王希怡邋邱敏;[N];广州日报;2008年
3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张永兴;[N];经济参考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斌;李光耀、苏哈托、马哈蒂尔强国政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卫平;独立以来新加坡马来民族政策的历史考察[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2 王丹;我国经济适用房分配机制中的政府职能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3 万婷;完善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江锁;军队住房建设社会化模式及实际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顾怡;上海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中的政府角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孙强;我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乔文华;新加坡国家认同的构建及其与现代化关系[D];西北大学;2009年
8 李林;新加坡公民教育研究与启示[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莹;新马族群政策及其对族群关系影响的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张希;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执政党廉政建设比较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878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87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