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池田大作中日友好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07:10

  本文关键词:池田大作中日友好思想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池田大作 中日友好思想 和平观 池田效应


【摘要】:池田大作深深的中国之情和四十年如一日的对于中日友好事业的积极推进,时刻感动着每一个人,同时也使池田大作作为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而享誉全球。他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反对战争的发生,先后作了39次有关世界和平的公开演讲及发表了29篇“和平倡言”。他从彰显生命尊严的根本目标出发,反对与根绝一切暴力与战争,倡导积极的和平主义、追求绝对的和平主义、奉行彻底的和平主义,从而提出了独特的世界和平观。池田大作的《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于1968年发表,抱着中日友好的和平观,池田大作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心系着亚洲及世界的和平,始终坚持在以正确的中国观和历史观的基础之上对中日友好事业的发展进行着各种实践活动,同时通过与中国的领导人、中国的专家学者的“对话”,,彼此敞开心扉,共同面向着中日友好的未来,一直增进彼此深远的情意。 本文首先以近代以来日本人的“亚洲情结”为背景来探析“亚细亚主义”对池田先生等一代日本人对待亚洲尤其是中国态度及看法的转变。其次,从池田大作先生中日友好思想的精神根源入手,着重剖析以佛教精神为基础,以中道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池田和平理论”的内容及影响。第三,分析池田大作的个人人生经历对其中日友好思想的影响,从战争、家庭、恩师以及宗教等角度去深入了解。第四,解读池田大作先生对日本进行的现实观察和未来思考。最终对于日本出路在何方,应从中日要友好、中日能友好两个角度去分析中日友好的重要性,即世界及亚洲的和平都需要中国。池田先生立足于这点,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使“池田效应”享誉全球,并且其努力也从未停止。
【关键词】:池田大作 中日友好思想 和平观 池田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22.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一)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二) 选题研究价值及方法10-12
  • 一、 池田大作中日友好思想根源及其形成12-20
  • (一) 池田大作中日友好思想中的“亚洲情结”12-14
  • (二) 池田大作中日友好思想的精神根源14-15
  • (三) 池田大作的个人经历15-17
  • (四) 池田大作对日本的现实观察及未来的思考17-20
  • 二、 池田大作中日友好思想的内容20-27
  • (一) 中日要友好20-22
  • (二) 中日能友好22-27
  • 三、 “池田效应”对于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影响27-30
  • (一) “池田效应”的含义及表现27-28
  • (二) “池田效应”的影响28-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4
  • 致谢34-35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35-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俊华;“毋自欺”与“忠实于自己”——池田大作忠实观散议[J];湖湘论坛;2002年05期

2 戴卫东,王卫平;池田大作及其和平思想[J];日本学刊;2003年05期

3 蔡德麟;历史的丰碑——回顾池田大作先生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所作的贡献[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孔繁丰;周恩来总理和池田大作的历史性会见——兼论池田大作对建立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贡献[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王旭馗;寄自邻邦日本的飞鸿——记池田大作与周恩来的樱花缘[J];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03期

6 纪亚光,孔繁丰;周恩来、池田大作与中日邦交正常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凌晨;邓小平的估计实现了多少?——金庸致池田大作信(节选)[J];领导文萃;1997年12期

8 木基元;;《与自然对话——池田大作摄影展》在昆受到热捧[J];今日民族;2008年05期

9 金庸 ,池田大作;饱尝世间离乱之苦 看尽人间风云变幻 金庸与池田大作的惊世对话[J];海内与海外;1996年08期

10 高原雪;;封俊虎为池田大作《今生怀思》题名[J];海内与海外;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仪明;任曼;;池田大作生命与死亡观之我见[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胡智锋;;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的“本土化”资源辨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李砚祖;;永生的艺术道路——常书鸿先生与敦煌[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4 徐晓望;;汤因比的儒学观及和谐世界的构建[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昌杰;;序一[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6 池田大作;;日本创价学会贺信[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7 郁龙余;;科学发展、执政能力与和平崛起[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清伶;我校授予池田大作名誉教授称号[N];新清华;2010年

2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胡华忠;池田大作眼中的人文教育[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廖伯逊;池田大作的中国情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4 ;现代社会应重新认识“文化力”[N];南方周末;2010年

5 ;池田大作:我认为自己还年轻[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驻日本特约记者 石永菁;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池田大作与中国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隆振葵;池田大作摄影作品在桂林开展[N];广西日报;2007年

8 张茧邋通讯员 孙岳兵 何君;中日学者在湘研讨池田大作思想[N];湖南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唐明勇;仲恺成立廖承志与池田大作研究中心[N];广东科技报;2010年

10 刘秋敏 刘爱君 本报记者 于洪全;古贺先生的大连情结[N];大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琳;中国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文同爱;环境法保护对象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焦君红;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尹伟中;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护与伦理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山;池田大作和平观与人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马薇;池田大作的中国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吕爽;池田大作中日友好思想探究[D];渤海大学;2014年

4 王玲玲;金庸与池田大作的“生命言说”[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薇;日本创价学会创价理念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6 张露平;池田大作文学鉴赏观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雪芹;池田大作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可;池田大作女性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奥田真纪子;池田大作教育伦理思想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尹航;汤因比的人本主义自然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93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893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5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