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生态重构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9 07:40

  本文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川羌族自治县 生态重构 活态传承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着眼于灾后北川在恢复和重构区域生态环境下,如何保护并活态传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议题,探索了将政府、企业、民间、学界等部门联合为有机整体来传承发展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模式及其社会价值。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protect and inheri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Qiang nationality in the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fter the disaster, and explores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folk. Academic circles and other departments unite as an organic whole to inherit and develop Qia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odel and its social value.
【作者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
【分类号】:G127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北川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绵阳市自2005年起在全辖区范围通过普查、确认、整理、登记、建档、抢救保存了一批“非遗”重要资料和珍贵实物。截止2015年1月北川的“羌年”“羌族口弦”“禹的传说”“许家湾十二花灯”“羌笛”“羌族民歌”“古羌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谢兴鹏;;北川羌族自治县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活动侧记[J];百年潮;2006年11期

2 鸿雁;;杜寅午:我必须去救灾[J];经营管理者;2008年06期

3 陈恩美;;多难兴邦之际的法制篇章——写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案例》通过之时[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陈杰;;“5.12”特大地震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探析——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J];沧桑;2010年08期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告[J];中国地名;2009年11期

6 张娜;;羌族许家湾十二花灯戏调查报告——以2013年岭岗村吉祥庵的灯会为例[J];四川戏剧;2014年04期

7 焦虎三;余茂智;;羌的故事[J];旅游;2009年05期

8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决定[N];四川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晓阳;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又好又快推进山区灾后重建[N];绵阳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温源;他心里惦记着灾区群众[N];光明日报;2012年

4 王望邋记者 陈四四;将被打造成“羌族第一镇”[N];四川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晓阳;确保质量 加快进度[N];绵阳日报;2009年

6 何军 席泽荣 林继国;情系民生 和谐相伴发展路[N];绵阳日报;2010年

7 文峰邋张靖 本报记者 葛永坤;学习先进典型 重建美好家园[N];绵阳日报;2008年

8 红日 刘娅 王婷;漩坪乡的涅i米掣鑋N];绵阳日报;2011年

9 吴险峰邋实习生 吕秋;军地协作搞好重建 确保如期完成任务[N];绵阳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大爱在灾难中彰显[N];绵阳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1443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443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9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