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本文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域文化 民俗 出处:《安徽体育科技》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解地域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成因与特征,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法,例证法、实地考察等方法以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进行研究。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域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其项目以地理环境为根据可以划分3类,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展现出武舞文化特征、蕴含着健身性与娱乐性特征。由于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更替等原因致使这些民俗体育活动处于濒危状态,建立宣传机制,建立研究机构,逐渐把民俗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与民俗体育活动以新的活力等是传承与发展重要举措。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on-material culture of regional folk sports,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examples were used.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other methods take Shaanxi Qinling area folk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 as an example. Shaanxi Qinling area folk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 and regional culture is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Its projec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based o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olk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rshiping gods and totem worship, showing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martial dance. Because of the impact of modern culture, succession of people and other reasons, these folk sports activities are in an endangered st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ity mechan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Gradually introducing folk sports into universities, increasing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on, giving new vitality to folk sports are important measures for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体育部;
【基金】:人文社科类校级课题: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原因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06006
【分类号】:G122;G812
【正文快照】: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Yangquan Shanxi 041000)陕西秦岭地区不仅是关中与陕南联系的重要纽带与桥梁,并且东连豫鄂,西接甘陇,南望巴蜀,北瞰关中包括宝鸡、西安和渭南的南部山区,商洛的所有县区,安康和汉中的北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蓉;;我国民俗体育的特征及其传承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郭晓峰;试论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J];辽宁体育科技;1997年06期
3 刘欣;;天津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大家;2010年24期
4 邹利江;;湘赣边区民俗体育状况研究[J];农业考古;2010年03期
5 刘欣;;天津民俗体育的文化考察[J];寻根;2011年03期
6 袁建伟;马艳;张龙;;以传统节日为突破口的农村民俗体育发展研究[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严雪;;北宋时期的民俗体育活动研究[J];兰台世界;2012年27期
8 刘欣;;天津妈祖民俗体育文化探析[J];文化学刊;2013年01期
9 李红英;艾庆生;杨红婴;;传统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以北宋时期民俗体育活动为中心[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10 王保华;;阳光体育背景下河南省农村中学民俗体育对策研究[J];大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国栋;;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杜学工;;民俗体育与妇女体育文化自觉[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3 王若光;;天人合一:中国民俗体育之精意[A];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李远;;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于海娟;;从风筝节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俗体育的现代流变——以潍坊为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王铁新;;民俗体育文化特性诠释[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7 樊永强;;试论民俗体育发展对农村居民全民健身推动作用——以陕西省长武县民俗体育个案为例[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刘景辉;研讨妈祖民俗体育项目[N];湄洲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思宇;民俗体育如何与产业联姻?[N];延边日报(汉);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磊;北京胡同游要添民俗体育[N];中国体育报;2002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林文君;民俗体育旅游的市场涅i弥穂N];贵州民族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卢苇;民俗体育扮靓京城百姓生活[N];中国体育报;2014年
6 孙晋海;对民俗体育的价值性思考[N];工人日报;2014年
7 张英敏;精彩上演[N];中国体育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若艺;民俗体育在城市中的演进与发展趋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肖艳光;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俗体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于丛丛;沈阳市区民俗体育项目的分类及推广价值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蒋作文;湘西民俗体育渊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铁新;晋南地区民俗体育生存与发展的社会与文化学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斌;中葡民俗体育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曾阿红;闽台客家民俗体育融合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程超民;社会变迁视域下我国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淼;江苏省民俗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和态势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刘杨洋;“鄂西圈”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43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44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