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在社会变迁中重构公共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与保护路径的再思考——基于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案例观照

发布时间:2018-01-25 23:15

  本文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公共文化 社会运行 遗留物 出处:《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仅是传统社会的遗留物,而是区域社会民众共享的公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立足于其公共文化的属性,通过契合当下社会的保护措施,恢复其公共文化的属性,在社会运行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文化属性的恢复必须突破遗留物思维下的遗产观和商业化时代文化资本论的局限,从人类社会共同体的立场出发,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维系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推动全球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所在。
[Abstract]: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not only a legacy of traditional society, but also a public culture shared by the people of regional society.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ttributes of its public culture. Through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society, restore the attributes of its public culture. The restoration of the public cultural attribute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ust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he heritage view under the thought of legacy and the theory of cultural capitalization in the commercial era. From the standpoint of human social community, the signific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maintaining the diversity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society is grasped.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及县域实践研究”(13CMZ046)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课题“宁波市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体系建设研究”(201401)
【分类号】:G122
【正文快照】: 为了确保全球一体化进程不会对地方性的文化实践造成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3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我国亦迅速地加入了这一行列中。在10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不少地方开展的非物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清;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休闲市场[J];价格与市场;2003年03期

2 盛志伟 ,李顺乾 ,吕春华;关于我省“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J];江苏地方志;2003年06期

3 林秋朔;抢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言[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5期

4 刘茜;试用科学发展观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5 ;大西北,怎样来保护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6 舍群力;实施西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7 金哲;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J];今日浙江;2005年13期

8 李淑敏,李荣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J];船山学刊;2005年03期

9 戴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惑[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463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463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3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