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文化治理路径

发布时间:2018-03-10 05:02

  本文选题:文化社会学 切入点:文化治理 出处:《甘肃社会科学》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家治理现代化"被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凸显了文化治理的重要性。文化治理的关键在于路径选择。目前对于文化治理路径确立的主流阐释范式,不论是"政治制度范式""产业竞争力范式"还是"文化认同范式",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国文化政策所具有的长期稳定性和连贯性的事实,因此无法对一国文化治理路径的确立作出恰当解释。应以文化社会学这一全新视角对美、法等西方国家的文化治理进行再认识,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思考我国文化治理路径确立的方向。中西方之间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在社会整合中的作用之不同,决定了中国在文化治理方面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应始终以文化的统一性为依归。这是中国文化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bstract]:"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the overall goal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in an all-round way, which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governance. The key to cultural governance lies in the choice of path. Both the "political system paradigm"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paradigm" or "cultural identity paradigm" have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ignored the fact that a country's cultural policy has long-term stability and consistency.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untry's cultural governance path cannot be properly explained. The cultural governance of Western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France, should be re-recogn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ociolog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society, we think about the direction of establishing the path of cultural governance in our country. The different roles of literature, art and other cultural forms in social integ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determine that China cannot copy the western model in the aspect of cultural governance. Instead, the unity of culture should always be taken as the basis, which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end of Chinese cultural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及治理结构研究”(批准号:11CSH03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士密;论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J];理论导刊;2005年05期

2 张怡;;文化本质范畴的厘定与文化理论的科学性[J];江汉论坛;2011年10期

3 周玉国;文化需要市场,也需要引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6年05期

4 史少博;文化与哲学[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李德顺;文化:跨世纪的话题[J];新视野;2000年01期

6 关飞进;;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J];粤海风;2000年04期

7 高飞乐;论文化的本质规定[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5期

8 曾小华;文化、制度与制度文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9 王理;《读火》读出文化[J];河南消防;2002年09期

10 周伟权;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对先进文化的认识[J];宁夏党校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春跃;樊玉然;李雨静;;我国现代盐文化之我见——也谈我国盐文化的理论范式[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六辑)[C];2013年

2 赵立彬;;从“文化”到“文化学”:一门新学科在中国的经历[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丽;;文化公共性与公共性文化建设[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薛永武;;文化研究·文化产业与商品生产[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5 江旭云;许斗斗;;技术风险规约与先进文化建设[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瑞兰;;马克思主义与文化自觉[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7 曾耀农;丁红;;运用文艺传播提升社区文化的品位[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潘英海;;论文化变迁的本质——以台湾原住民族的岁时祭仪为例的探讨[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9 杨凤城;;中国共产党90年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10 杨岚;;转型期的社会文化审美与文化生态平衡[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厉无畏邋同济大学出国培训学院副院长 于雪梅;解放文化生产力 促进文化大繁荣[N];文汇报;2008年

2 高振华 倪晓英;文化自觉:更高层次的发展观[N];苏州日报;2009年

3 欧阳坚;肩负历史责任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N];光明日报;2010年

4 西北师范大学 郭国昌;发展文化切忌泛产业化[N];人民日报;2010年

5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欧阳坚;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欧阳坚;文化是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力量[N];扬州日报;2011年

7 陇言;文化崛起正当时[N];甘肃日报;2011年

8 李文堂;文化的本质力量[N];学习时报;2012年

9 力行;文化是千秋大业[N];学习时报;2014年

10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 韩伟;以优秀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琼;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凯;文化产业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张云鹏;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D];吉林大学;2005年

4 钟星星;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5 戴大明;“读经”与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8年

6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田志闯;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孙瑞祥;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阐释[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荣跃明;文化生产论纲[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杨晓光;文化消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胜利;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认同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于春艳;毛泽东文化价值观及其当代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南美娜;从梁启超病例看中西文化之争[D];宁夏大学;2015年

4 宋娟娟;文化产业的文化传承功能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5 邹玉磊;当代中国主导性与多样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模式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6 王雅瑞;习近平文化自觉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刘英;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刘若飞;文化全球化的共同生活机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姚瑶;朱谦之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焦亭;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91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591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d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