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记忆与文化认同的微观研究
本文选题:哲学理解范式 切入点:文化记忆 出处:《学术交流》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化认同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来进行研究。文化记忆作为文化认同微观研究的切入点,为文化认同的生成提供了文化的连续性内容和规范性生成机制,是使文化认同得以生成的有机土壤。文化记忆视角的微观研究并非要解构和摧毁文化认同的宏观之维,而是要从文化记忆的微观维度来重新审视文化认同,由此而获得一个不断地叠加和积累起来的更具生命力的文化身份印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护被宏观维度的抽象概括所忽略掉的不同文化认同自身独特性的历史内涵。
[Abstract]:Cultural identity can be studied from macro and micro dimensions. Cultural memor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micro research of cultural identity, provides the continuous content and normative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culture for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The microscopic study of cultural memory is not to deconstruct and destroy the macro-dimens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but to re-examine cultural identity from the micro-dimension of cultural memory. Thus, a more vital cultural identity is continuously superimposed and accumulated, which to some extent helps to protect the historical connotation of the unique identity of different cultures neglected by the abstract generalization of the macro dimension.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黑龙江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现代性视域下当代中国的文化认同研究”(17BZX064) 黑龙江省首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社会转型与文化认同:中国与波兰比较研究”(UNPYSCT-2015023)
【分类号】:G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冬青;文化记忆与存在感受[J];文艺争鸣;2001年01期
2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序[J];博览群书;2005年02期
3 黄晓晨;;文化记忆[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6期
4 阎密;;文化记忆的坚守与变迁[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26期
5 巫少飞;;永留水底的文化记忆[J];文化交流;2013年02期
6 王霄冰;;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7 陈平原;;《西安: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序言[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12期
8 吉子;;守护历史文化记忆[J];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13期
9 柳成栋;闻鹭;;哈尔滨——文化记忆中的独特风景[J];黑龙江史志;2009年03期
10 解玺璋;;我们的文化记忆[J];中国企业家;200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霄冰;;文化记忆、传统创新与节日遗产保护[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著名作家 王蒙;守望老北京的文化记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2 焦廷勤;重视文化记忆抢救工程[N];承德日报;2006年
3 黄适远;以“文化记忆”实现文化成长[N];哈密日报(汉);2012年
4 王福州;留住城市的文化记忆[N];中国文化报;2012年
5 意娜;文化记忆[N];中国经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吴晓杰;首个老年节,延续“文化记忆”[N];光明日报;2013年
7 李可;元宵节: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符号[N];光明日报;2008年
8 刘巽达;将人伦节日化为民族文化记忆[N];光明日报;2010年
9 孙艳;魅力承德:激活文化记忆 打造塞北新城[N];河北日报;2012年
10 尹于世;传统节日应唤醒“吃”之外的文化记忆[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潇;王硇村:乡村文化记忆的媒介重构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年
2 张洁;东海岛屿文化记忆的恢复与重建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5年
3 李青峰;文化记忆下的黄帝及其现代价值[D];兰州大学;2008年
4 聂宁;论大尝祭中的文化记忆[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张丽燕;景观作为文本:杭州凤凰山和古树意义的生成[D];浙江大学;2013年
6 韩霓;俄罗斯文化记忆视角下的彼得大帝[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91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59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