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从“文本盗猎”到“媒介雪球”——青年文化承诺下的IP进化论

发布时间:2018-04-21 12:06

  本文选题:IP + 青年文化 ; 参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近年来,"IP"成为中国文化产业中最为重要的热词,持续受到资本和舆论的热捧,经由IP改编的影视作品成了产业主潮。但是,以"粉丝经济"为基础的影视IP改编远没有发掘出应有的潜力。事实上,文化产业与资本对IP与粉丝经济的盲目推崇,是基于传统文化生产结构的一种误读,忽视了媒介融合语境下全球范围内青年文化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全新文化格局。因此,通过对当下媒介生产与消费过程中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权力关系、青年文化的全新流动性特征、文化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身份的融合等议题展开分析,可以认为IP改编理应与当下媒介环境与文化结构的革新相适应,应依靠与当下的青年文化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来保证文艺生态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由此推动艺术创作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P"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hot word in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It has been popular with capital and public opinio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dapted by IP have become the main industry. However, the adaptation of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IP based on the "fan economy" is far from uncovering the potential. In fact,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capital are blind to the IP and the fan economy. It is based on a misreading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gnoring the rise of the youth culture in the global context and the new cultural pattern in the context of the media convergence. Therefore, through the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der and the author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the media, the brand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outh culture, the cultural consumer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dentity between the producers and other issue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adaptation of IP should be adapted to the innovation of the current media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structure, and should rely on the present young culture to form a benign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to ensure the vit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ecology, and to promote the structural change of the supply side of the artistic creation level. Leather.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当下华语电影中的青年文化景观研究”(16CC15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网络文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15JJDZONGHE012)
【分类号】:G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妮;康奈青年文化周热闹开演报名参加人数过千[J];商品与质量;2004年48期

2 郑红玉;;青年文化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5期

3 巩子祥;;培育文化意识 实施文化帮扶——对新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1年10期

4 赵文;赵凌云;;“文化强国”时代背景下青年文化创新认知与意识调查——以上海青年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田杰;;关于青年文化的断想[J];中国青年研究;1991年04期

6 杨德东,许科红;论新形势下青年文化建设问题[J];中州学刊;1993年01期

7 昌切;;从绝对走向相对——中国青年文化前瞻之二[J];青年探索;1993年03期

8 杨敏,,大卫·琼斯;反映西方青年文化的新词语[J];山东外语教学;1995年01期

9 芮彭年;米德的“同喻文化”对建设当代青年文化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3期

10 姚文放;从摇滚乐的文化特质看青年文化[J];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少萍;;农村青年创业文化:新时期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着力点[A];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2009年

2 姚文放;;青年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批判[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3 杨建义;;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认同的发展演进[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4 田杰;;现代性风险中的政治仪式与文化认同——关于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回顾与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5 李为君;;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青年文化认同危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李u!;;关于新发现的《茅盾的两篇小故事》[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大力加强青年文化建设[N];人民日报;2003年

2 记者 王红梅;首届鄂尔多斯青年文化周正式开幕[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3 黄小驹;青年文化工作者座谈学习十七大精神[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吴凡;青年文化是深圳城市活力源泉[N];深圳特区报;2007年

5 熊飞;第二届“河南青年文化新人”评出[N];河南日报;2008年

6 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团委 肖辉;浅析港口青年文化现象的有效引导[N];联合日报;2008年

7 吴业勤;对青年文化的发展变化的反思[N];淮南日报;2008年

8 肖方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团委;建设企业青年文化 促进事业全面发展[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9 王文婷;德国青年文化资料馆的“找钱”之道[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团委副书记 周Y

本文编号:1782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782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b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