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从批判继承到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05-09 13:37

  本文选题:中国传统文化 + 复兴 ; 参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年05期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嬗变,也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厘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的必然选择。中国传统文化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既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批判继承,实现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生相契,又在新的历史发展中完成了创新发展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关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的复兴。为此,一是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文化观,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流思想,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nessed 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decided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hinese nation,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arxism in China. It is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course of its own developm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not only experienced the critical inheritance in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but also realized the harmony with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new historical development has completed the great leap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Dream, who realizes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key to promote the revival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inese Dream, will inevitably require the revival of the Chinese culture. For this reason, one is to construct the socialist cultural view dominated by Marxism, the other is to take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mainstream thought to foster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作者单位】: 黑龙江工程学院思政部;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价值理性诉求的契合研究”(15KSD10)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工程教育中的工程伦理教育融入实证研究”(12542229)
【分类号】:A81;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少华;中国酒与传统文化概论(五) 第五节 酒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J];酿酒;2000年05期

2 张成岗;中国传统文化的后现代诠释[J];现代哲学;2000年02期

3 王业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2期

4 任继愈;中国传统文化的光明前景[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4期

5 杨永彬;杨永彬:群蜂现象和中国传统文化[J];哲学动态;2000年02期

6 李德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关于文化的一点再思考[J];东南学术;2000年06期

7 杨士钰;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J];甘肃高师学报;2000年01期

8 张同乐;论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翟振业;关于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研讨的反思[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刘金陵;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反思[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建平;;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关系之我见[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2 王雪燕;张绍旭;程国山;;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当代使命[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许抗生;;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下的世界新秩序[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风雷;;中国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5 孟庆q;;新世纪与中国传统文化[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6 赵春生;;瞿秋白与中国传统文化[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燕良轼;卞军凤;颜志雄;王涛;;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价智慧的若干标准[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杜道明;;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9 王五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家的责任[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10 孙启泮;;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桂钿;人文奥运与中国传统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学术月刊》编辑部副总编、编审 夏锦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需要新的维度[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庞井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走向[N];经济日报;2011年

4 曲靖市麒麟区育红小学副校长 尹怀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N];云南经济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杜发强 整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泛”[N];平凉日报;2012年

6 海天出版社编审 秦海;让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N];光明日报;2013年

7 本报驻赫尔辛基记者 赵广俊;“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吸引我的活力”[N];光明日报;2013年

8 原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 谢幼田;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走向复兴[N];光明日报;2014年

9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 李土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格[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徐松兰;传统文化产品须有品牌意识[N];深圳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2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梅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齐晓静;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3 吴冠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运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王鹏飞;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传承[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5 蔡萌;科学发展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渤海大学;2015年

6 刘昊;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D];长江大学;2015年

7 孔小娜;契合与差异: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樊腾龙;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探析[D];河南大学;2015年

9 蒋大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D];鲁东大学;2016年

10 唐林林;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66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866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6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