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的文化政策:2000-2013年刚果—布拉柴维尔研究为例
本文选题:文化 + 文化政策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中国在非洲的文化政策:2000---2013年刚果-布拉柴维尔研究为例)力图说明中国外交政策中文化的重要性。文中陈述了中国在刚果的文化外交上的特点和问题。 刚果-布拉柴维尔是一个讲法语的国家。作为刚果(布)的前宗主国,法国的殖民统治超过半个世纪。相较于法国在刚果(布)的统治,北京转而选择软实力,期望塑造更好的形象获得更好的信任,以建立在刚果(布)和中部非洲的全球影响力。 自从1964年2月22日中国与刚果(布)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以来,文化交流一直被视作巩固和发展两国友谊的重要手段。 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创立于2000年,对于中国与非洲在所有领域的合作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战略,它使文化不仅仅是中国的非洲政策的基本要素,也是中非合作的关键因素。 孔子学院在刚果(布)及中部非洲教授普通话及中国文化,同时它是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文化政策的重要支柱。除了孔子学院,中国在非洲依赖于它的公共媒体。本文建议中国除此以外,可以尝试研究探索传统医学领域的可能性。
[Abstract]:This paper tries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The paper st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China's cultural diplomacy in Congo. Congo-Brazzaville is a French-speaking country. As the former sovereign state of Congo, France colonized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Instead of French rule in the Congo, Beijing has opted for soft power, hoping to build a better image and build global influence in Congo and Central Africa.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mal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Congo on February 22, 1964, cultural exchanges have been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onsolidate and develop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Forum, founded in Beijing in 2000, is an important innovation strategy for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in all fields. It makes culture not only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China's African policy, but also a key factor i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teaches Mandari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Congo and Central Africa and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China's cultural policy on the continent. In addition to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China relies on its public media in Africa.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China should try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志刚;北朝科技成就与特点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S2期
2 胡安全;论党在过渡时期的文化政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2期
3 王春南;宋濂入明后为何难有杰出作品[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吴秀明;"一边倒"文化政策与当代文学中的"苏联模式"[J];理论与创作;2005年02期
5 蒋积伟;;建国以来中共文化政策述评(1949—1976)[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01期
6 刘彦武;;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探索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04期
7 雷小龙;张飞鹏;;近年来文化市场的发展特点与政策应对[J];中国市场;2011年31期
8 王彦辉;秦代文化政策新议[J];南都学坛;1994年05期
9 孙欣;中国古代文化政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胡文涛;;1949年至1971年美国对华文化政策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永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化政策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马璇;;基于文化政策主导的城市中心区控规思路研究——以江苏省太仓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耕;吴慧颖;;日本侵略者对台湾文化政策的演变及其恶果——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谢明;;法国大众传媒与法兰西文化保护政策的互动关系[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佳彬;;关公到台湾——关公在台湾的发展与影响[A];2006中国山西·关公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6 张羽;;日本在台湾和东北沦陷区殖民文化政策的比较研究[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程宇;何跃;;公共政策价值的多向度构建——基于和谐的社会愿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许桂灵;司徒尚纪;;粤港澳区域文化综合体的形成刍议[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杨颖;;英国创意产业[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10 赵令扬;;明宣宗《五伦书》中对明太祖之评价[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采访人:张玉国 受访人:阿兰·克拉克(Alan Clark),加拿大前任文化遗产部出版司司长(Director General);独特的加拿大文化政策模式[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王洪波;5年勤政结晶汇集新作《文化政策与香港传承》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杨志杰;一部系统阐述党的文化政策与文艺思想的专著[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慕渝;为文化政策的经济职能叫好[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孔之见;“靡靡之音”并非“以文养文”之责[N];中国财经报;2009年
6 谭亚男;文化政策缺乏超前性和指导性[N];湘声报;2008年
7 龙应台;百年大计,,请从文化始[N];南方周末;2004年
8 市文联课题组;加快文化人才培养的建议[N];大庆日报;2007年
9 宋晓年;塔利班的文化政策[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张意轩 任咪娜 李卓;惠民文化让农民尝到甜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娟;论安德烈·马尔罗时期的文化政策(1959-1969)[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钟海波;中国通俗叙事文学繁荣的先声[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强;隋炀帝文化政策与文学实践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曹红军;康雍乾三朝中央机构刻印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吉英;试论法国雅克·朗格时期的国家文化政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高宏宇;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D];同济大学;2007年
7 黄相喜;冲突与融合[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8 娄芸鹤;文化政策视野下的“民族元素再创造”及其相关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9 王耘;走向共同文明[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魏闽;思南路47-48号街坊的整体性保护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培;建国后(1949-1976)党的文化政策演变及其思考[D];浙江大学;2013年
2 高海佳;中国和土耳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冯庆冉;论法国大革命与法国文化政策形成之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袭凤臣;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研究(1949-1957)[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萍;南唐文化政策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信民乐;新世纪以来豫湘文化政策比较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郭盼;安德烈·马尔罗文化政策矛盾性探析[D];外交学院;2013年
8 王小欧;碰撞与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真;论奥古斯都的文化政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信玉;北京政府时期的文化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28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02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