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劳动力市
本文选题:非正规部门 + 非正规就业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摘要】:非正规性2的普遍存在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事实。通过建立多部门异质性雇佣成本NK-DSGE模型,对我国失业波动与非正规部门的角色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不同部门的异质性建模可能更为合理;(2)货币政策冲击是我国失业波动的主要动因;(3)非正规部门的存在扩大了货币政策的产出和劳动力市场效应,而对于通胀则具有"缓冲效应"。因此,政府可以采用适宜的政策鼓励创业并对非正规部门的发展进行积极的引导,发挥其对于就业的促进作用,并有效地回避其负面效应,从而利于达到缓解社会失业的目的。
[Abstract]:The prevalence of informality 2 is a typical fac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establishing the NK-DSGE model of heterogeneous employment co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luctuation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role of informal sector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t may be more reasonable to model heterogeneity based on different sectors.) Monetary policy shock is the main driver of unemployment volatility in China. (3) the existence of informal sector expands the output and labor market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Inflation has a "buffer effect".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can adopt appropriate policies to encourage entrepreneurship and actively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l sector, give play to its role in promoting employment, and effectively avoid its negative effects,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alleviation of social unemployment.
【作者单位】: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GD14XYJ02)
【分类号】:G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利锋;;累进性工薪所得税、失业回滞与中国劳动力市场波动——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恒;王彬;;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中的随机冲击效应:经验事实与理论解读[J];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02期
2 张金城;;货币政策调控、流动性管理与宏观经济稳定[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03期
3 刘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效应的DSGE模拟分析[J];南方金融;2014年02期
4 陈利锋;;调节收入分配:个税真的无效吗?[J];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07期
5 马亚明;刘翠;;房地产价格波动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选择——基于DSGE模型的模拟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08期
6 叶正茂;王仕进;;劳动市场摩擦、工资刚性与中国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基于不同工资竞价模型的动态分析[J];财经研究;2014年10期
7 马文涛;;中国通胀预期的形成与演变:公众学习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05期
8 陈利锋;;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以8大部门供给冲击对整体通货膨胀的影响为例[J];西部论坛;2014年06期
9 林仁文;杨熠;;中国市场化改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演变——基于DSGE的模型分析[J];管理世界;2014年06期
10 晁江锋;赵向琴;武晓利;陈国进;;罕见灾难冲击与财政政策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经济的实证检验[J];当代财经;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许志伟;薛鹤翔;罗大庆;;融资约束与中国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内的动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2 薛鹤翔;;中国的产出持续性——基于刚性价格和刚性工资模型的动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3 胡凯;屠卫;;弗里德曼规则、托宾效应与经济增长[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 论文集[C];2009年
4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 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蕾;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有效性对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李玉双;财政政策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D];湖南大学;2012年
3 杨柳;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王俊杰;全球流动性过剩与中国输入型通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云清;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的数量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李维峰;金融摩擦视角下中国货币政策规则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7 陈默;我国国债、政府支出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吴恒宇;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风险行为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9 廖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10 谢明e,
本文编号:2030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03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