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文明的人性整全性逻辑与文化实践的价值自主性品格——“文化自性”养成的根据、限度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8-06-22 23:54

  本文选题:文明 + 人性整全性 ; 参考:《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文化历来都是一个"问题性存在",对诸多文化病症所致根由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因文化主体之天然的"医""患"双重身份而终究难以探赜索隐。这其中更深层的学理关切在于:有关文化的自主性逻辑是可能的吗?文化究竟能否依照自己的方式而成为自己?文化与文明密切相关,真正的文化,一定是基于人性整全性逻辑的特定历史时代文明精华的产物。若要彰显并坚守文化的此一属性,我们则需以现代公序良俗社会所应有的精神高度确立和形成的名义,努力澄明有关"文化的真理"。为文化的健康、良性以及可持续发展,为保证文化能对优雅、高贵、有品位的生活方式的塑造功能的稳定发挥,我们需要慎思明辨地拷问文化之于人类合理性生存、进化所做出的价值承诺,并立足于民族复兴的立场,做一种美好生活诉求基础上的善意期许。
[Abstract]:Culture has always been a "problematic existenc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root cause of many cultural disorders has been difficult to explore because of the dual identity of "medical" and "patient" of the cultural subject. One of the deeper theoretical concerns is: is the autonomous logic of culture possible? Can culture become itself in its own way?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civilization, and real culture must be the product of the essence of civilization of a particular historical era based on the complete logic of human nature. If we want to show and stick to this attribute of culture,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clarify the "truth of culture" in the name of the spiritual height which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formed in the modern society of public order and good customs. For the healthy, benig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for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unction of culture in shaping the elegant, noble and tasteful way of life, we need to carefully question the rational existence of culture on human beings. The value commitment made by evolution, and based on the position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makes a kind of good will expectation based on the pursuit of a better lif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诚信制度内化为公民规范信念与行动自觉的机制、路径与保障研究”(15AZD019)
【分类号】:G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怡;;文化本质范畴的厘定与文化理论的科学性[J];江汉论坛;2011年10期

2 周玉国;文化需要市场,也需要引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6年05期

3 史少博;文化与哲学[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李德顺;文化:跨世纪的话题[J];新视野;2000年01期

5 关飞进;;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J];粤海风;2000年04期

6 高飞乐;论文化的本质规定[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5期

7 曾小华;文化、制度与制度文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8 王理;《读火》读出文化[J];河南消防;2002年09期

9 周伟权;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对先进文化的认识[J];宁夏党校学报;2002年03期

10 傅守祥;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正本清源与理论梳理的尝试[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春跃;樊玉然;李雨静;;我国现代盐文化之我见——也谈我国盐文化的理论范式[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六辑)[C];2013年

2 赵立彬;;从“文化”到“文化学”:一门新学科在中国的经历[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丽;;文化公共性与公共性文化建设[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薛永武;;文化研究·文化产业与商品生产[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5 江旭云;许斗斗;;技术风险规约与先进文化建设[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瑞兰;;马克思主义与文化自觉[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7 曾耀农;丁红;;运用文艺传播提升社区文化的品位[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潘英海;;论文化变迁的本质——以台湾原住民族的岁时祭仪为例的探讨[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9 杨凤城;;中国共产党90年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10 杨岚;;转型期的社会文化审美与文化生态平衡[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厉无畏邋同济大学出国培训学院副院长 于雪梅;解放文化生产力 促进文化大繁荣[N];文汇报;2008年

2 高振华 倪晓英;文化自觉:更高层次的发展观[N];苏州日报;2009年

3 欧阳坚;肩负历史责任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N];光明日报;2010年

4 西北师范大学 郭国昌;发展文化切忌泛产业化[N];人民日报;2010年

5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欧阳坚;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欧阳坚;文化是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力量[N];扬州日报;2011年

7 陇言;文化崛起正当时[N];甘肃日报;2011年

8 李文堂;文化的本质力量[N];学习时报;2012年

9 力行;文化是千秋大业[N];学习时报;2014年

10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 韩伟;以优秀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琼;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凯;文化产业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张云鹏;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D];吉林大学;2005年

4 钟星星;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5 戴大明;“读经”与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8年

6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田志闯;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孙瑞祥;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阐释[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荣跃明;文化生产论纲[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杨晓光;文化消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胜利;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认同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于春艳;毛泽东文化价值观及其当代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南美娜;从梁启超病例看中西文化之争[D];宁夏大学;2015年

4 宋娟娟;文化产业的文化传承功能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5 邹玉磊;当代中国主导性与多样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模式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6 王雅瑞;习近平文化自觉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刘英;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刘若飞;文化全球化的共同生活机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姚瑶;朱谦之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焦亭;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54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054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e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