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文化自信:场域转换与主体自觉

发布时间:2018-07-09 20:16

  本文选题:文化自信 + 现代化 ; 参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05期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交叉汇集构成了自近代以来中国发展、演进的基本场域。新旧经济全球化的场域转换以及由此产生的国家间交往范式的转变,中国现代化不同阶段的场域转换以及由此推动的民族国家主体地位的变化,这些共同推动了我们民族国家主体性坐标的位移。现实中民族国家主体性与这种位移发生的场域还存在着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为民族心理、国家心态滞后于新场域,而克服该问题主要依靠文化自信,与此同时,两大场域的转换以及新场域的形成使文化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也决定了文化自信确立的必然性。文化自信的确立是我们民族国家自近代以来再造和提升民族国家主体性,实现民族国家主体自觉的延续和升华;是适应新场域建设现代民族心理、现代大国心态的根本途径。
[Abstract]:The cross-gather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social modernization constitutes the basic fiel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hina since modern tim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and ol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radigm of inter-state communic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field in different stage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and the change of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nation state promoted by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new and old economies. These push forward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coordinate of our nation state's main body together. In reality, there are still some unsuitable places betwee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national state and the field where the displacement occur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national psychology, the national mentality lags behind the new field, and the overcoming of this problem mainly depends o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wo field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new field make the role and status of culture more prominent and determine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the continuation and sublimation of our nation-state subjectivity since modern times, and the basic way to adap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national psychology and modern national mentality in the new field.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标体系研究”(12CKS12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呈祥;;文化自信的力量[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年04期

2 张颐武;;我们需要文化自信、自觉和自强[J];今日中国论坛;2011年12期

3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J];先锋队;2012年01期

4 徐大建;;辩证把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之间的辩证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15期

5 齐晓艳;;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26期

6 刘军宁;;找回中国的文化自信[J];领导文萃;2013年18期

7 张军锋;;必须拥有文化自信[J];当代人;2007年02期

8 于丹;;找到文化自信就有幸福感[J];黄金时代;2012年12期

9 李军;;中国人需重拾文化自信[J];科学之友(上旬);2013年02期

10 刘军宁;;找回中国的文化自信[J];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文化自信与文化强省建设”论坛顺利举行[A];文化自信与文化强省建设——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2 袁仁琮;;立足本土与提高文化自信[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罗玉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社会学解读[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教授 郭君铭;如何认识和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N];河北日报;2011年

2 本报评论员;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N];吉林日报;2011年

3 蚌埠市政协 李明;提高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N];江淮时报;2012年

4 青年学者 陈心尘;文化自信与个人幸福有关吗[N];东方早报;2012年

5 陈鲁民;文化强国呼唤“文化自信”[N];湖北日报;2012年

6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鲁焰;在双重乐感中培植文化自信[N];新疆日报(汉);2012年

7 祝东力;也谈文化自信[N];中国文化报;2013年

8 王汉波 广东总队政治部副主任;感悟文化自信[N];人民武警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林金华;文化自信的“福田表达”[N];中国文化报;2013年

10 三亚学院党委书记 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陆丹 三亚学院琼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黄守红;加强琼学研究 提升文化自信[N];海南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卢澍;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近代文化自信的丧失与当代重建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瑞;陕西历史文化视阈下的文化自信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3 王萌;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4 夏春子;论文化自信的辩证思维基础[D];辽宁大学;2013年

5 张海祥;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10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110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2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