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浅谈正确认识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第2页

发布时间:2016-12-13 13:24

  本文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标准化。文化生产和文化产品越来越趋于一律。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的制造者更多的是为了消费而进行生产,从而使这种生产完全是标准化的类似于工厂生产出来,被大众购买。这就使得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呈现出非个性化的倾向。阿多尔诺认为,流行音乐结构简单、旋律反复、机械敲打,像刻板的教条一样,使听众不由自主地产生机械反应。这样下来艺术的个性、自主性与创造性被扼杀了,艺术欣赏的自主性也被瓦解了。
  3.强制性。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文化工业的真正意义在于为现实进行辩护。大众文化推销顾客必须消费的产品,从而维持现存的生产制度和体制,这就要求文化工业改变和控制大众心理。文化工业的典型做法是“不断重复”、“整齐划一”,也就使顾客的文化需要本身是受生产者制约的,其消费带有一种强迫的性质。在广告工业和文化工业的广告效应下,人们在心理上逐渐形成一种趋同倾向,流行成了大多数人认可的唯一道德标准与审美标准。这种支配性的力量使“闲暇的人不得不接受文化制作人提供给他的东西”。在现代社会正是通过不计其数的生产大众文化产品的机构,把因袭守旧的行为模式当作自然、合理的模式强加给个人,履行着操纵意识的职能“文化工业”决定着娱乐商品的生产,控制和规范着文化消费者一的需求,成了一种支配人的闲暇时间与幸福的力量。
  4.欺骗性。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具有很大的欺骗性。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用了许多篇幅来描述大众文化的欺骗性,他们认为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表现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大众文化通过提供娱乐消遣、生产娱乐产品等方式迎合着机械劳动中的人们的文化需要,使工作一天后身心疲惫的人们在娱乐和享乐中得到放松和安慰。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就曾指出“享乐意味着全身心的放松,头脑中什么也不思念,忘记了一切痛苦和优伤。这种享乐是以无能为力为基础的。实际上,享乐是一种逃避,但是不像人们所主张的逃避恶劣的现实,而是逃避对现实的恶劣思想进行反抗。娱乐消遣作品所许诺的解放,是摆脱思想的解放,而不是摆脱消极东西的解放。”因此,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大众文化垄断下,人们往往表现出逃避现实的特征,并且慢慢失去思想。他们认识到,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无论是大众文化的制作者,还是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和消费者,都表现出“逃避现实”的特征。
  三、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文化批判为手段,对晚期资本主义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奠定了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它对大众文化的全盘否定,相继受到了一些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者的批判,但其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可泯灭的。至今,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阿多尔诺等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许多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20世纪的大众媒体如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广告业及电视业等,仍然在无止尽地复制着商品世界。正如詹姆逊所说,“从阿多尔诺和法兰克福学派到所有现代批评家都在强烈谴责这类整个堕落下去的文化产业,包括廉价低劣的文艺作品、肥皂剧、广告、好莱坞影片以及一切所谓的亚文学等,昔日的大众社会的种种弊端,现在可以说不但是原封不动,而且是变本加厉地长人了今天的消费社会、媒介社会、信息社会和电子社会。”
  如今,大众文化的中心,大众传媒己与意识权力互相渗透,大众传媒具有了新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媒体正在制造当今世界新的话语—全球化话语。资本主义的全球文化扩张己成为一种蔓延之势,形成了全球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扩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了“霸权文化”向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文化输出,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大众文化日益深人日常生活,它通过电脑、电视、报刊、杂志等途径将成千上万信息强加人大众的大脑。根据大众需要调制出来的娱乐性、实用性的大众文化快餐,使大众在不费脑筋的乐与笑中,放弃了理性批判和重建世界的态度,也放逐了大众对生活世界的反省。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来源于他们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社会的观察,因此,不能简单的将其批判理论移植到中国。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辩证的看待大众文化,吸取其中正确的合理的研究成果,使之服务于中国的大众文化建设。虽然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观点是正确的,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利益、效率等商业概念必然要渗透到文化领域。这种现象几乎是与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全球性普遍情况,只要现代化进程不发生逆转,在相当一个时期里大众文化的主流地位也是不会动摇的。
  中国的大众文化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高歌猛进、不可遏制的势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己经渐居于中国的主流文化。它不仅深人中国大众的日常生活,而且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不成熟,需要不断发展。要推进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就要提高大众文化产品的质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所提供的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源,丰富中国的大众文化产品,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需要,使中国由一个大众文化产品的输人国向输出国转变。同时大众文化是商业文化,其唯利是图的本性抹杀了文化的水准,使商品的利益代替一切,成为大众文化的绝对标准。所似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我们还是需要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吸取其合理成分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1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11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e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