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木房与砖房:传统村落场域中的文化变迁——以黔东南州为例

发布时间:2018-08-03 09:15
【摘要】:现代化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居住空间。砖房作为现代城市文明代表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在自上而下的城镇化过程中人们更是成批入住统一修建的砖房。基于黔东南州的调查发现,该地区现存主要三种干栏式民居源自不同的民族:苗族、侗族和汉族。由于城镇化和外来文化传播影响引发居住空间从木房转变为砖房成了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它带来的文化变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厨房中火塘文化的消失;围绕堂屋祖先崇拜文化的迁移;与木房整体相关民俗文化的改变。
[Abstract]:Modernization has gradually changed people's traditional living space while improving their living standards.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modern urban civilization, brick houses ar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 process of top-down urbanization, people move into the unified brick houses in batch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Qiandongnan Prefectur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main types of Gan Lan style houses in this area: Miao, Dong and Han nationality. Due to urbaniz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culture spread, the change of living space from wooden house to brick house has become a social phenomenon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The cultural changes brought by it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disappearance of fire pond culture in kitchen; The transfer of ancestral worship culture and the change of folklore culture related to the whole wooden hous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凯里学院;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基金】: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民族特色村寨永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BMZ07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24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和平;赵玉秀;;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毛志成;;当前的“文化类别”及其他[J];文学自由谈;2009年06期

3 单霁翔;;从“文化景观”到“文化景观遗产”(上)[J];东南文化;2010年02期

4 赵士林;;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景观[J];粤海风;2010年03期

5 刘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面面观[J];中华建设;2010年06期

6 刘红纯;;文化景观基础性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J];风景园林;2012年01期

7 张莉;;浅谈文化景观的内涵和现实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8 方明;李晟;王宽;;谈衡阳市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12年29期

9 野平;94’文化景观大透视[J];价格与市场;1994年11期

10 刘清泉;一种文化景观折射出的新变化[J];新视野;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丽丽;南剑飞;;自贡盐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郭湛;田建华;;理解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3 殷国明;;欲望都市:女性诱惑与流行文化[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廖庆六;;试论金门家庙文化景观[A];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和平;马宇钢;;文化景观视角下西南山地街巷空间演进机制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6 王伟年;王士君;;文化产业园区的功能、运行模式及发展策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林文镇;;澎湖石沪文化景观——吉贝石沪群及其修造维护现况[A];闽南文化新探——第六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潘丹;;全球化与北京的文化产业[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9 陈炎;;“文明”与“文化”[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赵小平;;对做好盐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几点思考[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七辑)[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世君;“名人故里之争”争的是伪文化[N];广州日报;2010年

2 张文燕;保护文化遗产,不应只有临终关怀[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3年

3 本报记者 赵振杰邋张海涛 芦瑞;让历史告诉我们文化的价值[N];河南日报;2007年

4 梁国建;加强小城镇文化建设[N];丽水日报;2007年

5 郭之纯;恶俗走红背后的文化厌食症[N];中国商报;2007年

6 张飞龙邋李东芳;文化研究学科意欲何为[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孙建茵;检视当下文化景观[N];光明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余宁邋邱振刚 云菲;让规划和评估走在文化遗产保护之前[N];中国艺术报;2008年

9 本版编辑邋秦鲁 王琦 钟华 周宁 曹维斯 曹柳莺;“文化焦虑”折射什么[N];解放日报;2008年

10 吕建玲 赵艳利;推进文化创新提升发展软实力[N];新乡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学标;全球化时代维吾尔民族的文化冲突与文化传播[D];武汉大学;2010年

2 于茜虹;商业街的传统文化属性与魅力度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孟庆艳;文化符号与人的创造本性[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炎;东西方游客对中国文化景观的符号认知差异[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陈慧萍;常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成因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5年

3 刘佳;甘肃特色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杨雅枭;手机文化的功能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5 刘巍;网络文化的异化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6 殷洁;西南地区非物质文化景观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丁莉;上海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的特点、经验与启示[D];复旦大学;2011年

8 郭建静;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田薇;对“芙蓉”现象的文化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10 刘飞凤;历史文化村镇整体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61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161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f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