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2 09:31
【摘要】: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政府文件,首次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其中,提出要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为原则,完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好地将文化知识进行普及;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发展的援助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等。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提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与此同时,要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全省3834万人口中,仅农村人口就有1653万,占人口总数的43.1%,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十一五”时期以来,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黑龙江省加快了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本文从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含义、分类、性质及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设施利用率偏低、公共文化队伍专业素质不高等。并结合对国内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经验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如完善财政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机制、加强政府履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职能、加强农村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布局等具体措施。
[Abstract]:In 2006, the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as a government document, included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proposed that the museum and library should be perfected on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Construction of public welfare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such as cultural center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such as radio and television village-village communication projects, rural film screening projects, township comprehensive cultural stations, etc., and better popularizing cultural knowledge;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assistance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e; and to actively encourage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We will speed up the key cultural project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increase support for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rural and less-developed areas,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free opening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to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public cultural projects and cultural projects, perfect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efficiency.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a big agricultural province. Of the 38.34 million people in the province, 16.53 million are in rural areas alone, accounting for 43.1 percent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growing cultural needs of the broad masses of farmer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Since the 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quickened the pace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has also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meaning, classification,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such as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in construction funds. Facilities utilization rate is low,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public cultural team is not high.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constructive and operable improvement measures. Such as perfecting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financial investment in rural cultural undertakings,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ment to perform the management fun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team,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planning the layout and other concrete measures.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克龙;鲁洋;;浅谈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年01期

2 李少惠;崔吉磊;;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生机制的构建[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5期

3 刘保昌;;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谢天星;;浅议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10期

5 刘华兰;;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J];理论学习;2008年02期

6 羊守森;;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策略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7 林怡;;整合农村资源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年08期

8 王群;;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0期

9 梁新颖;卞芳;;辽宁农村公共文化发展失衡的原因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9年06期

10 顾金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的途径与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超;;山东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2 李萍;;关于加强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以张家口市为例[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黄运涛;;构建公共体系 彰显服务本色 浅谈文化馆服务于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职责履行[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王玉明;刘湘云;;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复合供给模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卫;谭宁;;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红;;怎样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7 王玉明;刘湘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多元复合模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丁胜;;新形势下完善贵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调研与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孙红;;浅议有效推进我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着力构筑精神高地[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邓克龙;孙多勇;;浅谈现阶段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尚实;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N];安徽日报;2007年

2 曹志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N];大连日报;2006年

3 记者 辛向东 实习生 赵璀芝;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N];大理日报(汉);2006年

4 赵秋丽;济南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N];光明日报;2007年

5 记者 周者军;切实搞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N];甘肃日报;2007年

6 任桂瞻;农村公共文化重在建设[N];人民日报;2007年

7 文化部副部长 周和平;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N];人民日报;2007年

8 宋光茂;济南推进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N];人民日报;2007年

9 记者 付鹏;金正新:立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7年

10 肖剑忠;要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云峰;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2 安世绿;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的制度设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西文;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余君萍;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贺军文;兰州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王秋爽;农村公共文化供给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5 肖蕾;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研究[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11年

6 王磊;服务型政府视野下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7 龙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农民主体性培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房秀菊;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政府责任[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涛;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梁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路径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86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286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c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