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四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3 17:11
茶道四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研究
摘要:中国茶道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思想在茶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表达和诠释,其中尤以茶道四境的说法更能体现出茶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本文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概述了中国茶道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茶道四境之闲境、隐境、乐境、人境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剖析了茶道四境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继而就茶道四境的另一种说法即物境、艺境、心境、人境进行了阐释并谈久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最后探讨了茶道四境两种说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指出中国茶道区别与其他国家茶道的根本特征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茶道四境,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茶道四境之说在中国源远流长,随着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也出现了不同的诠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说法的茶道四境是指闲境、隐境、乐境、人境,第二种说法的茶道四境是指物境、艺境、心境、人境,两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的人境,也就是说茶道四境的最终归宿和目标在于人境,将闲境与物镜、隐境与艺境、乐境与心境对比起来可以发现,尽管说法不同,但在本质上是内在统一和相互联系的。茶道四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和影响之下而孕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茶道四境产生和发展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肥沃土壤,本文在对茶道四境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内在联系,旨在揭示茶道四境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1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茶道
在闲适中归隐田园并获得返璞归真的乐趣是中国茶道内在精神的一个基本取向,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田园自然经济基础上缓慢生长并发展起来的,中国茶道文化也是在闲适、从容、怡乐的环境中孕育而来的,从时空意义上说,在时间上中国茶道尽可能延长和拉伸了饮茶品茗的时间,在空间上使原本十分狭小的茶室得到了成倍的放大,在这样的时间空间中品味茶汤、把玩茶器并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到闲适优雅的环境中,饮茶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共处一室、共饮一壶茶,在这样一种有意无意之间营造的氛围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与恩格斯所说的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是与他们所处的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一样,中国茶道是在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之下孕育发展的。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基本框架,中医和茶道为其两翼,中医和茶道中深刻地渗透和吸收了儒释道文化的精髓,传统中国人用中医防病、治病、健身,用茶道修身、养性、怡情。茶作为一种生活饮用品始于东汉,茶作为自然之物被人发现、加工、饮用,使茶从万物中脱颖而出,同时茶性、茶品、茶质也使人获益。
2茶道四境之闲境、隐境、乐境、人境与中国传统文化
乐生、义理、天命、和谐等命题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精神世界,而茶道以茶为物质载体通过品茗饮茶来说事、喻理、论道、达生,从茶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上来看,茶道四境可以概括为:闲境、隐境、乐境和人境,闲境、隐境、乐境以茶为媒介最后统一到人境,闲作为前提条件是中国茶道的心理境界,隐是中国茶道的社会意境,乐是中国茶道的价值境界,隐和乐都是饮茶者主观努力营造或者试图表达的一种精神境界或状态。
2.1闲境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闲有多种语义形态,正面的解释包括闲适、淡泊、豁达、从容,茶道中的闲是指生活方式的闲适与从容,闲与茶的结合使得闲而充实,闲中事茶使得茶得以成就,这里的闲不仅是茶事主体时间上的宽松,更重要的是茶事主体心理精神上的闲适和从容,即以从容的生活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沧桑变迁、困苦荣辱、是非名利等外在的东西,寄情于茶,寓之山水,而至于物我两忘,正是茶道中的这种闲境使茶事主体能够自我发现、自我成长、自由闲适,从而在自我关照和反省中获得独立的个体成长空间。
2.2隐境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隐也是一个有多种语义形态的概念,其积极含义是归隐、返璞归真、超脱、洁身自好等,隐的积极含义不意味着被动的逃避与退缩,而是在知其不可为的情况下,不为名利、不畏压力顽强地保留自身为人之道、处事原则与道德操守,以己之微薄之力与世俗、偏见、卑鄙、交易等相抗争,放弃世俗所谓的名与利,从而获得自身精神境界的圆满与充实,因此茶道中的隐实际上揭示了君子立身处世的行为和准则,隐后返本、心安、知进退,身隐心显,不忘初心,隐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支撑才能持久,于喧嚣之处落寞,于繁华之处清贫。
2.3乐境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主张和推崇乐,乐水、乐山、乐生、与民同乐、德乐合一、助人为乐等,乐在本质上是一种被公认的价值而使人产生的内心愉悦与欢快,乐这种精神快感使中国茶道明显区别与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佛家寺院,由僧人阐发或传承,这种师徒传授关系使得日本茶道具有较高的封闭性和小众化特征,而中国茶道的乐强调和重申了对世俗生活的投入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关切,因此中国茶道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平和真实、在人文关怀上更加生活化,中国茶道中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人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要豁达乐生,永不言放弃。
人境是闲境、隐境、乐境三者的合一或者自然归宿,人在清闲、返隐、快乐的茶事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能够深刻的观照内心、反省自我并进而领会到人生的真谛,进而实现个体自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茶道四境之物境、艺境、心境、人境与中国传统文化
明代著名书画大家徐渭明确提出了中国茶道的宜茶境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物境、艺境、心境、人境,宜茶的最高境界就是物境、意境、心境、人境的完美统一与和谐,物境是饮茶品茗的外部自然环境,艺境是指饮茶品茗时使用的茶具器皿、茶水冲泡技艺、得体的饮用礼仪、饮茶声乐等共同营造的清雅氛围,心境是指饮茶时的物我两忘、人茶合一、豁然开朗的心理状态,人境是指饮茶者之间的趣味相投、声气相合的融洽关系。
茶道四境之物境、艺境、心境、人境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高低变化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的共生关系,物境、艺境为饮茶品茗提供了物理性实体环境和物饰,人境为饮茶品茗者之间的和谐沟通和人际交流准备了条件,心境是在物境、艺境、人境三者之上而生成的,反过来又会对物境、艺境、人境三者的存在方式起到提升和优化的作用。
茶道四境的提出既不是对饮茶品茗的道德要求,也不是致力于提升人的人生境界,它所关注的只是生活情趣本身而已,在寻常、平淡、匆忙的日常生活中,几个情投意合、情趣与共的友人,在努力营造出来的饮茶环境中,以茶为载体表达、折射和诠释饮茶者的情绪、体验、领悟和思想,从而带给饮茶者日常生活中的悠闲、人生处世的归隐以及世俗生活的欢乐,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一向推崇的对人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注和思考,因此茶道四境之物境、艺境、心境、人境继承和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与精神主张。
在中国茶道的四境中,时间是一个不存在的消失化的概念,时间的停滞和意义的消失背后,只剩下空间要素,诸如茶、茶具、饮茶环境、饮茶心境等等,时间纬度的弱化和空间纬度的彰显,意在阐发和突出饮茶品茗者所处的空间存在性,茶的产地十分广泛,饮茶方式也是千差万别,但在茶馆、茶室的设计和物品的陈列上都刻意过滤掉了时间这个纬度,这是因为中国茶道文化中在头三杯茶的品饮中特别讲究全身心的投入、默默地饮茶,而不需任何语言,用心体会茶汤、茶器、茶艺、茶席的味、美、精、雅,品茶过程中人们之间的思想沟通和交流更多的是靠无声胜有声的情感共鸣和彼此的心照不宣与心领神会。
4茶道四境两种说法的内在联系
闲境、隐境、乐境、人境作为中国茶道的具体内容是通过物境、艺境、心境、人境而体现和表达出来的,清新、雅致而又充满野趣的茶道物境,在世俗生活中变得超凡脱俗,生成和映衬了清闲、舒适与返隐;合乎礼仪、适于时令的茶道艺境,使空间变得请和、静寂,从而成就了繁忙、匆匆的日常生活中偏安一隅的清闲与快乐;以茶传情、以情相交的茶道人境,获得了世俗生活中得一知己而足的友情至乐;以内心观照、自省自悟为特征的茶道心境,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消除和洗涤内心的怨恨、不满、抱怨,从而成就自身的真性情,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意境,因此茶道四境从不同角度、全面而深刻地描述、解读和深化了中国茶道的内涵。
中国茶道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茶道相比较,其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就在于茶道一体,由茶及道,茶中见道,而不追求道外的世界,中国茶道将儒家文化引入其中,所要表达的是闲、隐、乐的思想,另外雅俗共赏、平民化、大众化、开放化也是中国茶道的特征之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并包、博大精深在中国茶道中的反映,因此,中国茶道对于现实世俗生活的关切是深情的,并致力于在生活情趣的基础之上体现、表达和阐释茶道及物、乐生、依人的准则与理念。
参考文献
[1] 王利琴.从茶道演变看中国茶文化[J]. 才智. 2015(16)
[2] 龚永新.中国茶道的内涵拓展与宽泛定义探析[J]. 中国茶叶加工. 2015(03)
[3] 杨君.佛教与中国茶文化[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5)
[4] 陈思.禅宗茶道:中日文化交流的良媒[J]. 普洱学院学报. 2015(05)
[5] 李红.和敬清寂 茶禅一味——论日本茶道[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6] 陆留弟.日本茶道的四大文化元素[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7] 刘丽枫.略论中国茶道的内涵[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2)
本文编号:250690
摘要:中国茶道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思想在茶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表达和诠释,其中尤以茶道四境的说法更能体现出茶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本文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概述了中国茶道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茶道四境之闲境、隐境、乐境、人境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剖析了茶道四境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继而就茶道四境的另一种说法即物境、艺境、心境、人境进行了阐释并谈久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最后探讨了茶道四境两种说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指出中国茶道区别与其他国家茶道的根本特征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茶道四境,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茶道四境之说在中国源远流长,随着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也出现了不同的诠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说法的茶道四境是指闲境、隐境、乐境、人境,第二种说法的茶道四境是指物境、艺境、心境、人境,两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的人境,也就是说茶道四境的最终归宿和目标在于人境,将闲境与物镜、隐境与艺境、乐境与心境对比起来可以发现,尽管说法不同,但在本质上是内在统一和相互联系的。茶道四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和影响之下而孕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茶道四境产生和发展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肥沃土壤,本文在对茶道四境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内在联系,旨在揭示茶道四境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1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茶道
在闲适中归隐田园并获得返璞归真的乐趣是中国茶道内在精神的一个基本取向,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田园自然经济基础上缓慢生长并发展起来的,中国茶道文化也是在闲适、从容、怡乐的环境中孕育而来的,从时空意义上说,在时间上中国茶道尽可能延长和拉伸了饮茶品茗的时间,在空间上使原本十分狭小的茶室得到了成倍的放大,在这样的时间空间中品味茶汤、把玩茶器并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到闲适优雅的环境中,饮茶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共处一室、共饮一壶茶,在这样一种有意无意之间营造的氛围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与恩格斯所说的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是与他们所处的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一样,中国茶道是在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之下孕育发展的。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基本框架,中医和茶道为其两翼,中医和茶道中深刻地渗透和吸收了儒释道文化的精髓,传统中国人用中医防病、治病、健身,用茶道修身、养性、怡情。茶作为一种生活饮用品始于东汉,茶作为自然之物被人发现、加工、饮用,使茶从万物中脱颖而出,同时茶性、茶品、茶质也使人获益。
2茶道四境之闲境、隐境、乐境、人境与中国传统文化
乐生、义理、天命、和谐等命题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精神世界,而茶道以茶为物质载体通过品茗饮茶来说事、喻理、论道、达生,从茶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上来看,茶道四境可以概括为:闲境、隐境、乐境和人境,闲境、隐境、乐境以茶为媒介最后统一到人境,闲作为前提条件是中国茶道的心理境界,隐是中国茶道的社会意境,乐是中国茶道的价值境界,隐和乐都是饮茶者主观努力营造或者试图表达的一种精神境界或状态。
2.1闲境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闲有多种语义形态,正面的解释包括闲适、淡泊、豁达、从容,茶道中的闲是指生活方式的闲适与从容,闲与茶的结合使得闲而充实,闲中事茶使得茶得以成就,这里的闲不仅是茶事主体时间上的宽松,更重要的是茶事主体心理精神上的闲适和从容,即以从容的生活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沧桑变迁、困苦荣辱、是非名利等外在的东西,寄情于茶,寓之山水,而至于物我两忘,正是茶道中的这种闲境使茶事主体能够自我发现、自我成长、自由闲适,从而在自我关照和反省中获得独立的个体成长空间。
2.2隐境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隐也是一个有多种语义形态的概念,其积极含义是归隐、返璞归真、超脱、洁身自好等,隐的积极含义不意味着被动的逃避与退缩,而是在知其不可为的情况下,不为名利、不畏压力顽强地保留自身为人之道、处事原则与道德操守,以己之微薄之力与世俗、偏见、卑鄙、交易等相抗争,放弃世俗所谓的名与利,从而获得自身精神境界的圆满与充实,因此茶道中的隐实际上揭示了君子立身处世的行为和准则,隐后返本、心安、知进退,身隐心显,不忘初心,隐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支撑才能持久,于喧嚣之处落寞,于繁华之处清贫。
2.3乐境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主张和推崇乐,乐水、乐山、乐生、与民同乐、德乐合一、助人为乐等,乐在本质上是一种被公认的价值而使人产生的内心愉悦与欢快,乐这种精神快感使中国茶道明显区别与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佛家寺院,由僧人阐发或传承,这种师徒传授关系使得日本茶道具有较高的封闭性和小众化特征,而中国茶道的乐强调和重申了对世俗生活的投入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关切,因此中国茶道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平和真实、在人文关怀上更加生活化,中国茶道中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人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要豁达乐生,永不言放弃。
人境是闲境、隐境、乐境三者的合一或者自然归宿,人在清闲、返隐、快乐的茶事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能够深刻的观照内心、反省自我并进而领会到人生的真谛,进而实现个体自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茶道四境之物境、艺境、心境、人境与中国传统文化
明代著名书画大家徐渭明确提出了中国茶道的宜茶境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物境、艺境、心境、人境,宜茶的最高境界就是物境、意境、心境、人境的完美统一与和谐,物境是饮茶品茗的外部自然环境,艺境是指饮茶品茗时使用的茶具器皿、茶水冲泡技艺、得体的饮用礼仪、饮茶声乐等共同营造的清雅氛围,心境是指饮茶时的物我两忘、人茶合一、豁然开朗的心理状态,人境是指饮茶者之间的趣味相投、声气相合的融洽关系。
茶道四境之物境、艺境、心境、人境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高低变化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的共生关系,物境、艺境为饮茶品茗提供了物理性实体环境和物饰,人境为饮茶品茗者之间的和谐沟通和人际交流准备了条件,心境是在物境、艺境、人境三者之上而生成的,反过来又会对物境、艺境、人境三者的存在方式起到提升和优化的作用。
茶道四境的提出既不是对饮茶品茗的道德要求,也不是致力于提升人的人生境界,它所关注的只是生活情趣本身而已,在寻常、平淡、匆忙的日常生活中,几个情投意合、情趣与共的友人,在努力营造出来的饮茶环境中,以茶为载体表达、折射和诠释饮茶者的情绪、体验、领悟和思想,从而带给饮茶者日常生活中的悠闲、人生处世的归隐以及世俗生活的欢乐,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一向推崇的对人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注和思考,因此茶道四境之物境、艺境、心境、人境继承和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与精神主张。
在中国茶道的四境中,时间是一个不存在的消失化的概念,时间的停滞和意义的消失背后,只剩下空间要素,诸如茶、茶具、饮茶环境、饮茶心境等等,时间纬度的弱化和空间纬度的彰显,意在阐发和突出饮茶品茗者所处的空间存在性,茶的产地十分广泛,饮茶方式也是千差万别,但在茶馆、茶室的设计和物品的陈列上都刻意过滤掉了时间这个纬度,这是因为中国茶道文化中在头三杯茶的品饮中特别讲究全身心的投入、默默地饮茶,而不需任何语言,用心体会茶汤、茶器、茶艺、茶席的味、美、精、雅,品茶过程中人们之间的思想沟通和交流更多的是靠无声胜有声的情感共鸣和彼此的心照不宣与心领神会。
4茶道四境两种说法的内在联系
闲境、隐境、乐境、人境作为中国茶道的具体内容是通过物境、艺境、心境、人境而体现和表达出来的,清新、雅致而又充满野趣的茶道物境,在世俗生活中变得超凡脱俗,生成和映衬了清闲、舒适与返隐;合乎礼仪、适于时令的茶道艺境,使空间变得请和、静寂,从而成就了繁忙、匆匆的日常生活中偏安一隅的清闲与快乐;以茶传情、以情相交的茶道人境,获得了世俗生活中得一知己而足的友情至乐;以内心观照、自省自悟为特征的茶道心境,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消除和洗涤内心的怨恨、不满、抱怨,从而成就自身的真性情,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意境,因此茶道四境从不同角度、全面而深刻地描述、解读和深化了中国茶道的内涵。
中国茶道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茶道相比较,其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就在于茶道一体,由茶及道,茶中见道,而不追求道外的世界,中国茶道将儒家文化引入其中,所要表达的是闲、隐、乐的思想,另外雅俗共赏、平民化、大众化、开放化也是中国茶道的特征之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并包、博大精深在中国茶道中的反映,因此,中国茶道对于现实世俗生活的关切是深情的,并致力于在生活情趣的基础之上体现、表达和阐释茶道及物、乐生、依人的准则与理念。
参考文献
[1] 王利琴.从茶道演变看中国茶文化[J]. 才智. 2015(16)
[2] 龚永新.中国茶道的内涵拓展与宽泛定义探析[J]. 中国茶叶加工. 2015(03)
[3] 杨君.佛教与中国茶文化[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5)
[4] 陈思.禅宗茶道:中日文化交流的良媒[J]. 普洱学院学报. 2015(05)
[5] 李红.和敬清寂 茶禅一味——论日本茶道[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6] 陆留弟.日本茶道的四大文化元素[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7] 刘丽枫.略论中国茶道的内涵[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2)
本文编号:250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50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