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小在文化”直播平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06:24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形态,网络直播以其超强的互动性与几乎零门槛的开放性迅速蔓延网络市场,成为引爆2016年互联网新现象的“话题之王”。依托网络直播平台的高人气,“直播+”逐渐成为直播行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开启了垂直细分领域的网络直播新模式。然而网络直播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场所的同时,其内容的同质化与低俗化也造成了网络文化乱象与文化内涵的缺失,“直播+网红”在依靠出卖色情符号疯狂赚足眼球并疯狂吸金之后也逐渐备受质疑,造成网络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在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与个人成长的精神支柱。而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还蕴藏着中华儿女血脉相承的文化情怀。“小在文化”直播平台深刻意识到了网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共振,以“直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为走入瓶颈期的直播行业注入一股清流,开启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艺术品电商为盈利渠道的“网绿”直播新时代。本文以“小在文化”直播平台为例,首先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在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在文化”中的具体表现与传播特征两个方面;其次,本文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之上,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小在文化”直播平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对其视听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展开具体分析;再次,本文通过对“小在文化”的7名用户进行深度访谈,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在文化”中的正面传播效果以及现存问题;最后,本文针对“小在文化”的传播现状,分别从传播内容、传播形态以及传播价值三个方面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在文化”中的传播启示,挖掘了“小在文化”直播平台的可提升空间。
【图文】:

平台,界面,网络传播,国学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在文化”之联系介并未脱离传统文化,而是吸收了传统。”[1]化”的方式致力于做有情怀、有商业模式化爱好者汇聚在平台之上,包括国学养生、达人开播传法,意在通过直播的形式让更多使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能够通过直播平台台不仅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找到了净化网络直播环境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更是网络直播的未来出路。逡逑

艺术品,部落,渠道,界面


图2-2邋“小在文化”部落界面截图逡逑2.2.3开通艺术品电商渠道,拓宽网络直播“钱途”逡逑在网络直播发展正值如火如荼之时,各大直播平台犹如千军万马一般纷占市场份额,探索变现模式。目前,花椒、映客、熊猫TV等泛娱乐直播平要依靠用户“打赏”来赚取利润,通过用户的直接付费行为从而获得分红然而,一些入不敷出的直播平台由于过度依赖用户打赏,,将自己置于“看脸饭”的尴尬境地,在经历过一场疲劳战之后不得不黯然退出市场。因此,开渠道付费通道,打造新的盈利模式成为网络直播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逡逑“小在文化”于成立初期同样以用户打赏为主要盈利模式,通过延伸用惯以达到引流目的并打牢平台根基。然而当平台培养了一批固定受众群之后,在文化”将目光投向艺术品电商领域,通过在直播界面中开通电商通道的方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122;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毅攀;;经典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年04期

2 佳雨;;炎帝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市隆重召开[J];宝鸡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3 冯家臻;;冯家臻同志的祝辞[J];宝鸡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4 韦瑞瑞;;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承的重要载体[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8期

5 葛祥邻;;关于炎帝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几点理论思考[J];宝鸡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6 李存兴;;美学思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蚌埠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8 本刊编辑部;;《中国传统文化新论系列丛书》出版[J];宝鸡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9 敖建梅;;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与编辑的文化使命和责任[J];北方人(悦读);2018年08期

10 徐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发展——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J];东岳论丛;201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A];北京论坛(2004-2015)主旨报告与特邀报告集[C];2016年

2 欧皓;;文化五维度理论下中国传统文化对组织管理沟通的影响[A];“决策论坛——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7年

3 陈珊怡;;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A];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12年

4 王五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家的责任[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5 徐建平;;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关系之我见[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6 王雪燕;张绍旭;程国山;;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当代使命[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7 孙启泮;;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8 于东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思想[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9 程旭锋;;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纪念币包装设计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王修智;;中国传统文化之官道[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顾e

本文编号:2589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589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5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