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中国开放文化主要是指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具有创新精神、包容精神、批判精神和开放品格为内核,凝聚在中华文化优良传统之中,继承革命文化中的开放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开放品格,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实现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全方位开放的,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新型文化。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不仅造就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也形成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改革创新、开放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文化。当今时代需要这样的开放文化培育具有开放品格,具有理性批判,具有世界眼光的新人,推动中国进一步实现全面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现代发展,实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代中国开放文化的培育不仅是我们国家走向兴盛、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内容,还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解决新时代矛盾的重要法宝,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参考大量文献,着眼于现实的问题,回应时代的召唤,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探讨当代中国开放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培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实际挑战。本文将从以下五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阐述了当代中国开放文化育人价值凸显的时代背景,解析当代中国开放文化培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论证当代中国开放文化的培育是在文化软实力时代、全方位开放的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时代实现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第二部分论证了当代中国开放文化具有育人价值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借鉴。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价值的理论、关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同时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西方文化软实力理论作为相关的理论借鉴。第三部分分析了当代中国开放文化的主要内涵和特质。首先,当代中国开放文化是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先进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特质;其次,当代中国开放文化是和而相融,融而不同的现代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贵和特质;最后,当代中国开放文化是以人为本,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和谐文化,具有共建共享的思维特质。第四部分探析了当代中国开放文化在社会中的育人价值。当代中国开放文化客观存在的价值在于对人才培养的作用,第一,当代中国开放文化培育具有开放品格的时代新人,简言之,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包容精神的开放人;第二,当代中国开放文化培育具有理性批判的时代新人,换言之,培育具有理论批判能力、实践批判能力的人;第三,当代中国开放文化培育有全球性眼光的时代新人,也就是说,培育能够胸中有全局,把握大态势、追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第五部分试论了新时代下继续推进当代中国开放文化进一步培育发展的基本思路。首先,重要的是排除当代中国开放文化育人价值实现的路径障碍:一是排除培育当代中国开放文化创新力的主体障碍;二是排除培育当代中国开放文化凝聚力的客体障碍;三是排除当代中国开放文化传播力的介体障碍。其次,关键的是克服当代中国开放文化育人价值实现的路径依赖:一是克服对西方理论的路径依赖;二是克服对传统文化认知教育的路径依赖。最后,紧迫的是推进关于中国开放文化当代教育路径的思考:一是深入阐发当代中国开放文化的精髓,激发文化认同;二是深化当代中国开放文化对全面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三是营造当代中国开放文化整体性的学习氛围,融入到公民教育全过程;四是开发当代中国开放文化多元化的传播平台,渗透到公民教育全方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繁荣[J];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11期
2 麻国庆;;全球社会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3 金鹏;;“文化融合”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4 邵培仁;姚锦云;;和而不同 交而遂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5 高苑敏;阮凯;;和而不同与文化主体性[J];探索与争鸣;2014年10期
6 高国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与教育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05期
7 李宗桂;林安梧;;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对话[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8 沈壮海;;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系列论文)[J];理论月刊;2014年03期
9 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年11期
10 刘清才;曲文娜;;中国文化外交的基本理念与开放格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婷婷;品格优势对情感幸福感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平聚;深圳创新文化系统的形成与演变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3 周宿峰;红色文化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沈红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国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2 宁笑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3 宋来;邓小平务实品格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年
4 陈红;“中国梦”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5 肖芳;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于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刘萍萍;基于文化自觉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洪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9 常旭;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鲁晓松;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构建[D];渤海大学;2012年
,
本文编号:
2617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617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