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与演进研究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122;K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回顾
1、文化遗产理论、文物学方面的研究
2、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领域
3、对博物馆、考古学等文化机构与背景的历史研究
二、研究目的: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兴起与演进的意义
1、时间范围·时代意义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1、国际公约中的文化遗产概念
2、侧重建筑物和遗址等文化遗产所体现的意义
3、本文与之相关思考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1、研究方法:如何去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现象
2、研究内容与思路
3、论文研究框架
第一章 通过概念理解文化遗产保护内容
一、清末民国“文化遗产”相关概念
1、古物、文物
2、名胜古迹
3、古迹
4、美术品、艺术品
5、古建筑、历史建筑、文物建筑
6、营造
7、文化遗产
二、与当代常用文化遗产概念比较
1、不同时期的古物、文物概念
2、关于古物、文物的年代界定
三、小结
第二章 形成社会共同保护的文化遗产理念
一、对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认知
1、文化遗产与美术事业的发展
2、1935年“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表现之精神
3、建筑遗产与艺术观念
二、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功能
1、文化遗产的开启智识作用
2、促进技术发展的作用
3、遗产的文化纪念与象征意义
三、城市遗产的保存与社会发展
1、建筑文化遗产之借鉴与传承
2、兼顾文化遗产保存与社会生活需求
3、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留历史见证
4、延续历史建筑的生命力
5、历史古迹的经济价值
四、小结
第三章 保护遗产的社会各方力量
一、地方的遗产保护传统
1、清末之“自治”古迹保护
2、民国时期的地方古迹维护
3、对私有重要古物的管理
二、“政府与国民共负责任者也”——遗产保护法规与政府保护项目
1、法律规章
2、机构设置
3、建筑遗产保护项目
三、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团体
1、中国营造学社体现的遗产保护思想
2、学术团体对建筑遗产的理解与传承
四、社会团体和机构促进遗产保护工作
1、民间团体活动与政府管理的结合
2、社会团体的作用
五、遗产事业发展整体中的个人角色
1、朱启钤
2、张謇与朱启钤的比较
六、小结
1、群体与个体的形象
2、观察法规保护遗产内容的变化
第四章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探讨遗产保护影响因素
一、文化遗产与公共意识
1、遗产保护体现的公共性意义
2、公共文化设施的影响
3、公共空间与社会文化生活
二、外界的影响力
1、西方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
2、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
三、在外界影响下加深对自身文化遗产的理解
1、西人拓宽的中国建筑遗产研究视野
2、博物馆文化活动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关注
3、对于民间技艺的研究
4、世界博览会表现的中国文化遗产观念
四、小结
第五章 社会思想与文化遗产保护方式
一、怀古情怀与现代意义的研究保护
1、访古、怀古与考古
2、从考古学的角度看历史建筑
二、名胜古迹的开放与保护
1、园林旧迹的功能转变
2、古迹开放的象征寓意
3、随社会发展而转变的文化见证意义
三、开放与保护古迹的社会文化意义
1、作为社会教育事业的公园建设
2、名胜古迹开放过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
四、以孔庙为例观察民国时期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
1、纪念性建筑遗产的保护
2、为坛庙类历史建筑制定的保护措施
3、社会思想变化对建筑保护的影响
4、孔庙建筑保护与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5、孔庙历史建筑保护所蕴含的社会精神
五、曲阜孔庙修葺计划体现的历史建筑修复理念
1、《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的遗产保护观点
2、对《修葺计划》观点的探讨
3、20世纪30年代的“力求保存固有面目”理念
六、小结
第六章 文化遗产保护兴起与演进过程体现的特点
一、遗产保护兴起与演进过程的特点
1、清末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与演进
2、遗产保护内容的多样性
3、文化遗产事业的公共性
4、保护工作的科学性
5、国际间的共通性
二、遗产价值观与保护观点的延续
1、社会教育促进公众的遗产保护意识
2、对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
3、在城市发展珍惜遗产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鳌;;1949年前的中国博物馆建筑[J];博物馆研究;2006年03期
2 徐玲;;艰难的探索——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建始末[J];博物馆研究;2008年04期
3 梁吉生;近代中国第一座国立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J];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04期
4 梁吉生;中国博物馆协会及其学术活动[J];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04期
5 王维超;罗意;;还原林徽因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试论林徽因对中国建筑的贡献[J];重庆建筑;2010年11期
6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史料[J];档案与史学;1999年01期
7 俞伟超,苏东海,马承源,徐湖平,任式楠,高广仁,曹兵武;世纪之交的思考:考古·文物·博物馆[J];东南文化;2000年01期
8 张成渝;;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J];东南文化;2010年04期
9 王运良;;中国“文化遗产学”研究文献综述[J];东南文化;2011年05期
10 李竞艳;;蔡元培的博物馆美育思想研究[J];东南文化;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政伟;乡土建筑遗产自治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慧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柳雯;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刘媛;北京明清祭坛园林保护和利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王运良;中国“文物保护单位”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树华;中华民国政府的文物保护[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玉萍;城市旧城改造及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张娟娟;近代中国博物馆源起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锐;晚清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传播[D];湖南大学;2007年
5 郑滨;1860-2009中国文物保护历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4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83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