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非遗传承与文化认同

发布时间:2020-10-14 12:05
   本论文以“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非遗传承与文化认同”为主题。从该习俗的历史脉络、心理渊源、在当代重生的制度安排、非遗保护机制、都市特征,以及传承困境与策略等方面,论述上海当代都市文化环境中,罗店划龙船习俗作为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特色。论文将罗店划龙船习俗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成四个阶段:创始阶段、鼎盛时期、跌宕时期、重生阶段,并探索了该习俗的心理渊源,归纳为图腾崇拜、禳灾祈福、祭祀先人这三方面的因素。如今,罗店划龙船习俗在当代重生的制度安排主要体现在传统节日民俗演变成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国际和国内的双重背景下产生的。为了应对全球化和现代化导致的文化趋同,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建立在国际上的国家话语权,官方采用了“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理念对传统节日及民俗进行相关保护。罗店划龙船习俗作为罗店地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在当代的社会经济及都市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具有不同以往的都市特征和时代价值。罗店划龙船习俗具有三方面的作用与功能:激发集体欢腾,促进社会交往;重塑文化身份,强化集体认同;构建场所精神,存续乡愁记忆。从2005年起,罗店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机制越来越趋于完善,主要呈现政府主导、百姓参与、专家指导、社会支持的模式,罗店划龙船习俗的保护工作基本上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当地居民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反响。罗店划龙船习俗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迷信与俗信之间的观念误解、全球与地方之间的历史博弈、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时代矛盾、政府与民间之间的力量失衡。未来,罗店划龙船习俗可以有以下四方面的发展路径和策略:以金罗店故事重构端午节信仰、以赋权式教育守护城市地方性、以创造性转化助推生活化发展、以非正式空间激活公众性参与,从而为罗店划龙船习俗及其他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提供有据可依的参考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方案。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K892.11;G852.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主要研究内容
    四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章 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的历史之源
    第一节 罗店镇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罗店划龙船习俗的历史脉络
    第三节 罗店划龙船习俗的心理渊源
第二章 罗店划龙船习俗的当代重生之路
    第一节 节庆类非遗:传统节日的官方保护手段
    第二节 罗店划龙船习俗的非遗保护机制
    第三节 罗店划龙船习俗的作用与功能
第三章 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的保护之困
    第一节 迷信与俗信之间的观念误解
    第二节 全球与地方之间的历史博弈
    第三节 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时代矛盾
    第四节 政府与民间之间的力量失衡
第四章 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的传承之策
    第一节 以金罗店故事重构端午节信仰
    第二节 以赋权式教育守护城市地方性
    第三节 以创造性转化助推生活化发展
    第四节 以非正式空间激活公众性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罗店龙船传承人访谈记录
附录B 罗店龙船调研报告
附录C 罗店划龙船活动图片集锦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欢畅;徐爱丽;;城镇化视角下上海罗店龙船传承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2 元秀;;药名来源传佳话[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7年03期

3 陆文;;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罗店中学 以互联网+为驱动进行课堂变革[J];现代教学;2017年19期

4 叶子;;彩灯点亮“罗店记忆”[J];中国农村教育;2018年04期

5 孙可;;汝南罗店麦草画的装饰性研究[J];东方藏品;2018年07期

6 赵积猷;;北欧四国小集镇风貌考察及对罗店新镇建设的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02年03期

7 周监;罗店的对联传说[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99年03期

8 张晓虹;;城市化与上海地区市镇空间结构的演变——以1870—1937年真如、罗店为例[J];历史地理;2007年00期

9 程喜杰;杨小凤;;端午节上海宝山罗店龙船活动文化传播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年S1期

10 周琳;;上海宝山区罗店大型居住社区“建管衔接”的实践探索[J];上海房地;2015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陆辰佳;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非遗传承与文化认同[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2 伊方方;河南汝南罗店麦草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周赛君;上海罗店龙船音乐的调查与研究[D];温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0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840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e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