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媒介与目的:文化遗产活化与现代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

发布时间:2021-02-10 01:34
  文化遗产首先是作为时空割裂下的"客观物"而存在的,其以"媒介物""文化资源"的形式进入现代视野。但是,其本身兼具可视(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这促使其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成为构建"人是目的"的价值体系和进行民族身份认同的最佳载体。其一方面可以在身体感知的范围内直观地确证民族身份感,另一方面可以在文化遗产所内蕴的民族性和历史性内涵中获得基于价值——情感认同的民族身份意识,从而使得人们不仅在理智上而且在情感上获得自身确定的历史感和归属感。文化遗产活化在"媒介与目的"的共在关系中彰显人性价值和塑造民族身份,并以此为现代人的存在意义和生命价值重建历史根基。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2020,(05)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 物的存在:时空割裂下的文化遗产
二、文化遗产活化与人的价值回归
三、文化遗产活化与民族身份的建构
四、文化遗产活化与“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



本文编号:3026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026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f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