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1 22:32
长期以来,跨境民族之间基于亲缘和族缘的纽带,在语言文字、学术、宗教、教育、政府联谊、婚姻、劳务、节日、演艺、新闻媒体等多方面领域存在着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本文旨在研究通过跨境民族文化的交流在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实现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建设和谐边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2020,(2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跨境民族的内涵及特点
(一)跨境民族的内涵
(二)跨境民族的特点
1.国家认同趋于稳固
2.民族文化日渐式微
3.边境贸易前景广阔
二、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意义及形式
(一)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形式
三、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作用
(一)促进各族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使民族关系亲和化
(二)扩大邻国间的对话空间,提升边疆地区的政治软实力
(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边疆各国各民族间的和谐
(四)创造和谐的边疆政治环境,推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的驱动机制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J]. 陈炜,黄碧宁. 贵州民族研究. 2019(08)
[2]何以为邻?——“跨境民族”之关键概念辨析与研究范式深化[J]. 施琳. 西亚非洲. 2019(03)
[3]中缅、中老、中越少数民族跨境婚姻行为的经济学思考[J]. 戴波,赵德光. 世界民族. 2016(02)
[4]云南周边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互动与边疆繁荣稳定[J].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2015(06)
[5]跨文化视角下跨境民族的身份认同研究[J]. 陆晨,樊葳葳. 贵州民族研究. 2015(07)
[6]东北跨境民族文化传承研究及其战略实施[J]. 曹萌. 民族教育研究. 2013(06)
[7]论云南跨境民族教育的软实力[J]. 何跃,高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8]论中越边境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带的开发[J]. 李伟山,孙大英.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本文编号:3029816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2020,(2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跨境民族的内涵及特点
(一)跨境民族的内涵
(二)跨境民族的特点
1.国家认同趋于稳固
2.民族文化日渐式微
3.边境贸易前景广阔
二、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意义及形式
(一)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形式
三、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作用
(一)促进各族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使民族关系亲和化
(二)扩大邻国间的对话空间,提升边疆地区的政治软实力
(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边疆各国各民族间的和谐
(四)创造和谐的边疆政治环境,推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的驱动机制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J]. 陈炜,黄碧宁. 贵州民族研究. 2019(08)
[2]何以为邻?——“跨境民族”之关键概念辨析与研究范式深化[J]. 施琳. 西亚非洲. 2019(03)
[3]中缅、中老、中越少数民族跨境婚姻行为的经济学思考[J]. 戴波,赵德光. 世界民族. 2016(02)
[4]云南周边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互动与边疆繁荣稳定[J].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2015(06)
[5]跨文化视角下跨境民族的身份认同研究[J]. 陆晨,樊葳葳. 贵州民族研究. 2015(07)
[6]东北跨境民族文化传承研究及其战略实施[J]. 曹萌. 民族教育研究. 2013(06)
[7]论云南跨境民族教育的软实力[J]. 何跃,高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8]论中越边境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带的开发[J]. 李伟山,孙大英.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本文编号:3029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029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