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播时代下的武汉城市形象建构
发布时间:2021-02-24 09:10
武汉是一座文化名城。从3500年前的盘龙城,到20世纪初,英国杂志将汉口称为“中国的曼彻斯特”,美国杂志亦将其称为“东方芝加哥”。1917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为武汉勾画的“略如纽约、伦敦之大”的宏伟蓝图,享“九省通衢”之美誉。一个城市的形象无疑于等于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的外在体现。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增强城市的民众凝聚力,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更能体现出比经济效益更明显的综合效果——凝聚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读图时代,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图像包围的世界中。在视觉传播时代,如何传播城市形象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以武汉作为案例,在理清视觉传播特点、城市形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武汉城市形象定位的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探讨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包括城市整体形象不突出,缺乏个性与特色;城市整体建设规划前瞻性不足,物质环境不佳;城市形象定位不明晰,没有形成明显的差异化;城市文化发展不足,缺乏城市人文精神等。并针对这些问题,以视觉艺术和传播为理论指导,提出把握视觉传播规律建构武汉城市形象的对策建议,诸如把握城市形象传播的主体;多...
【文章来源】: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比较研究法
2 视觉传播与城市形象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视觉传播时代的来临
2.2 视觉传播时代的传播特点
2.3 城市形象概述
2.4 相关理论
2.4.1 符号学理论
2.4.2 创新与扩散理论
3 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3.1 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现状
3.1.1 武汉城市形象的LOGO设计
3.1.2 武汉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2 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的问题
3.2.1 城市整体形象不突出,缺乏个性与特色
3.2.2 城市建设规划前瞻性不足,整体环境欠佳
3.2.3 城市形象定位不明晰,没有形成明显的差异化
3.2.4 城市文化发展不足,缺乏城市人文精神
4 视觉传播时代下的武汉城市形象定位
4.1 武汉城市形象定位的依据
4.1.1 优越的地理区位
4.1.2 悠久的历史文化
4.1.3 雄厚的科教资源
4.2 武汉城市形象定位思考
4.2.1 国际化风景旅游城市
4.2.2 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
4.2.3 文化创意与科教城市
5 把握视觉传播规律建构武汉城市形象
5.1 主题策略:把握城市形象传播的主体
5.1.1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城市领航员作用
5.1.2 提升全民素质,将个人融入到维护城市形象中
5.2 媒介策略:多媒介融合传播
5.2.1 充分使用和拓展新媒体渠道进行传播
5.2.2 利用各种视听传播新手段,建构城市形象
5.3 构建城市形象公关系统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长江的形成演化及贯通时间[J]. 张信宝,刘彧,王世杰,刘维明,薛雯轩. 山地学报. 2018(05)
[2]长江的前世今生[J]. 郑洪波,魏晓椿,王平,何梦颖,罗超,杨青.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4)
[3]大数据时代基于城市意象方法的武汉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与新媒体传播研究[J]. 康帆,陈莹燕,龙燕.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01)
[4]传播的对接:城市危机传播的提升关键——以2015年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中心[J]. 滕朋. 新闻记者. 2016(11)
[5]再议城市视觉秩序与形象构建 以武汉城市形象设计为例[J]. 万云青. 艺术教育. 2016(10)
[6]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危机传播管理[J]. 何晶娇. 新闻界. 2016(10)
[7]历史与建构:试论城市形象的媒介传播策略——以武汉晚报《城市声色》周刊为例[J]. 刘晓宁. 传播与版权. 2015(11)
[8]以地域视觉文化为特征的武汉旅游城市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研究[J]. 罗小涛.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5(04)
[9]新媒体时代成都城市形象传播的新路径研究[J]. 刘兴全,胡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5(05)
[10]城市对外形象传播的符号选择与表现研究——以成都对外形象传播为例[J]. 左凯文. 新闻世界. 2013(10)
博士论文
[1]影视艺术传播论[D]. 潘源.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硕士论文
[1]武汉城市形象整合营销传播研究[D]. 屈颖.广西大学 2018
[2]张艺谋电影色彩意象研究[D]. 邬双.西南大学 2010
[3]基于科学发展观价值取向的城市形象塑造研究[D]. 刘进平.重庆交通大学 2009
[4]奥运会宣传画的视觉传播分析[D]. 贺丹凤.湖南师范大学 2009
[5]哈尔滨城市形象战略研究[D]. 乔沐.东北师范大学 2009
[6]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 季晓燕.上海师范大学 2009
[7]基于目标受众感知和竞争视角的城市品牌定位研究[D]. 张玮.上海交通大学 2009
[8]弯曲分汊河段泥沙运动规律研究[D]. 郑惊涛.重庆交通大学 2008
[9]武汉城市形象设计研究[D]. 童欢.华中师范大学 2007
[10]广告符号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D]. 赵小波.四川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49146
【文章来源】: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比较研究法
2 视觉传播与城市形象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视觉传播时代的来临
2.2 视觉传播时代的传播特点
2.3 城市形象概述
2.4 相关理论
2.4.1 符号学理论
2.4.2 创新与扩散理论
3 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3.1 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现状
3.1.1 武汉城市形象的LOGO设计
3.1.2 武汉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2 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的问题
3.2.1 城市整体形象不突出,缺乏个性与特色
3.2.2 城市建设规划前瞻性不足,整体环境欠佳
3.2.3 城市形象定位不明晰,没有形成明显的差异化
3.2.4 城市文化发展不足,缺乏城市人文精神
4 视觉传播时代下的武汉城市形象定位
4.1 武汉城市形象定位的依据
4.1.1 优越的地理区位
4.1.2 悠久的历史文化
4.1.3 雄厚的科教资源
4.2 武汉城市形象定位思考
4.2.1 国际化风景旅游城市
4.2.2 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
4.2.3 文化创意与科教城市
5 把握视觉传播规律建构武汉城市形象
5.1 主题策略:把握城市形象传播的主体
5.1.1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城市领航员作用
5.1.2 提升全民素质,将个人融入到维护城市形象中
5.2 媒介策略:多媒介融合传播
5.2.1 充分使用和拓展新媒体渠道进行传播
5.2.2 利用各种视听传播新手段,建构城市形象
5.3 构建城市形象公关系统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长江的形成演化及贯通时间[J]. 张信宝,刘彧,王世杰,刘维明,薛雯轩. 山地学报. 2018(05)
[2]长江的前世今生[J]. 郑洪波,魏晓椿,王平,何梦颖,罗超,杨青.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4)
[3]大数据时代基于城市意象方法的武汉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与新媒体传播研究[J]. 康帆,陈莹燕,龙燕.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01)
[4]传播的对接:城市危机传播的提升关键——以2015年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中心[J]. 滕朋. 新闻记者. 2016(11)
[5]再议城市视觉秩序与形象构建 以武汉城市形象设计为例[J]. 万云青. 艺术教育. 2016(10)
[6]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危机传播管理[J]. 何晶娇. 新闻界. 2016(10)
[7]历史与建构:试论城市形象的媒介传播策略——以武汉晚报《城市声色》周刊为例[J]. 刘晓宁. 传播与版权. 2015(11)
[8]以地域视觉文化为特征的武汉旅游城市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研究[J]. 罗小涛.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5(04)
[9]新媒体时代成都城市形象传播的新路径研究[J]. 刘兴全,胡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5(05)
[10]城市对外形象传播的符号选择与表现研究——以成都对外形象传播为例[J]. 左凯文. 新闻世界. 2013(10)
博士论文
[1]影视艺术传播论[D]. 潘源.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硕士论文
[1]武汉城市形象整合营销传播研究[D]. 屈颖.广西大学 2018
[2]张艺谋电影色彩意象研究[D]. 邬双.西南大学 2010
[3]基于科学发展观价值取向的城市形象塑造研究[D]. 刘进平.重庆交通大学 2009
[4]奥运会宣传画的视觉传播分析[D]. 贺丹凤.湖南师范大学 2009
[5]哈尔滨城市形象战略研究[D]. 乔沐.东北师范大学 2009
[6]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 季晓燕.上海师范大学 2009
[7]基于目标受众感知和竞争视角的城市品牌定位研究[D]. 张玮.上海交通大学 2009
[8]弯曲分汊河段泥沙运动规律研究[D]. 郑惊涛.重庆交通大学 2008
[9]武汉城市形象设计研究[D]. 童欢.华中师范大学 2007
[10]广告符号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D]. 赵小波.四川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49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04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