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话语争夺、意见表达与网络狂欢——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抽象”文化透视

发布时间:2021-02-26 07:09
  "抽象"文化是近年来中国青年群体中兴起的一种亚文化现象,通过对"抽象"文化的认同,青年中形成了一个无组织的"抽象"文化群体。"抽象"文化群体通过对"抽象"话的生产、使用来表达情绪,这些"抽象"话的素材包括网络主播的口头禅、"语录"与改造后的网络语言,以及对其它亚文化群体话语的借鉴,甚至包括对emoji表情的创造性开发。"抽象"文化现象深刻折射了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青年群体中盛行的怀疑、解构、消解等后现代主义性质的心态,并在一定程度映射出了他们的现实生活态度。对待这种亚文化,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严防死守,要重视对其发展动态的监管工作,积极培育青年群体正确文化观。 

【文章来源】:天府新论. 2020,(05)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抽象”文化的起源与散布
    (一) “抽象”文化的前奏与起源
    (二) “抽象”文化与亚文化资本
二、另一种声音:“抽象”的话语表达与“自我收缩”
    (一)抽象话:网络语言的新形态
        1.网络直播的口音与口头禅
        2.粉丝的二度创作
        3.戏仿与盗猎
    (二)作为“隐语黑话”的Emoji
三、戏谑与嘲弄:扩张的“抽象”文化与“出圈”之路
    (一)从“污名偶像”到“网络面具”
    (二)从“揶揄嘲讽”到“反串钓鱼”
    (三)从“规训身体”到“自我降格”
四、“抽象”文化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文化资本”: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种解释[J]. 杨小柳,周源颖.  中国青年研究. 2018(09)
[2]人际传播的符号回归——网络表情符号emoji在社交媒体爆红的因素分析[J]. 张美静.  新闻爱好者. 2015(12)
[3]论隐语黑话的反越轨亚文化功能[J]. 郝志伦.  中华文化论坛. 2011(06)
[4]网络语言与和谐文化建构[J]. 郭庆.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8(03)



本文编号:3052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052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d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