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生活美学思考——基于台湾桃园“筑城记”经验
发布时间:2021-04-11 18:10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滞后于社会发展,导致地方民众的精神压抑与身份认同危机,这主要是由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期偏重于政治、经济维度考虑,忽略其社会性而导致的。借助台湾桃园地区"筑城记"艺术行动经验,将"生活美学"理念贯穿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就创造主体、工作站位、氛围营造及建构中介等方面形成新的启示,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及健全,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文章来源】: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0,(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筑城记”场域示意图(信息来源:桃园市文化局网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转型期的文化多元、文化冲突对社会焦虑的影响[J]. 王丽萍.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2)
[2]中国道路——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J]. 吴晓,王芬林. 图书馆论坛. 2018(02)
[3]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悬浮化”的阐释——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J]. 黄雪丽. 图书馆论坛. 2018(02)
[4]超越结构性失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研究[J]. 陈建. 图书馆建设. 2017(09)
[5]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问题研究——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J]. 陈建.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7(08)
[6]社会文化对经济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J]. 高建斌,吴泗宗. 求索. 2016(10)
[7]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农民自主供给[J]. 张志胜. 科学社会主义. 2016(05)
[8]公共文化发展:政府的职能与界限[J]. 陈立旭. 浙江社会科学. 2016(09)
[9]乡村建设的精神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救赎[J]. 李志超,吴惠青.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4)
[10]刚性原则与弹性空间——论地方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趋势[J]. 宋林霖.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本文编号:3131716
【文章来源】: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0,(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筑城记”场域示意图(信息来源:桃园市文化局网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转型期的文化多元、文化冲突对社会焦虑的影响[J]. 王丽萍.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2)
[2]中国道路——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J]. 吴晓,王芬林. 图书馆论坛. 2018(02)
[3]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悬浮化”的阐释——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J]. 黄雪丽. 图书馆论坛. 2018(02)
[4]超越结构性失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研究[J]. 陈建. 图书馆建设. 2017(09)
[5]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问题研究——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J]. 陈建.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7(08)
[6]社会文化对经济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J]. 高建斌,吴泗宗. 求索. 2016(10)
[7]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农民自主供给[J]. 张志胜. 科学社会主义. 2016(05)
[8]公共文化发展:政府的职能与界限[J]. 陈立旭. 浙江社会科学. 2016(09)
[9]乡村建设的精神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救赎[J]. 李志超,吴惠青.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4)
[10]刚性原则与弹性空间——论地方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趋势[J]. 宋林霖.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本文编号:3131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13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