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俗传统的田野考察与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1-04-30 09:34
田野即日常生活世界,既是人类总体行为发生的空间,也是人类知识的本原。下田野,即学者走进民众日常生活,以具体的人和事为研究对象,发现其背后的"人情世故"的过程。中国礼俗传统是田野考察的核心,应特别注意三个方面:一、关注地方社会围绕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而衍生的礼俗话语及价值理念,发掘中国文化的民间表达形式与传承机制,归纳中国社会的礼俗互动传统样态。二、以中国社会历史脉络特别是其近现代变迁为基础,关注礼俗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传承形态与调适机制,理解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文化创造。三、在国家进程、精英作为与民众生活的互动实践中建立分析框架,理解中华文明内部自我制衡、调适的文化政治智慧,探索礼俗传统在当代中国的传承创新转化机制。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人论世:回归以人为主体的历史[J]. 罗志田. 读书. 2019(11)
[2]礼俗互动与中国社会研究[J]. 张士闪. 民俗研究. 2016(06)
[3]“礼”与“事儿”:信仰体系与实践的存在机制探析——以鲁中洼子村为例[J]. 张帅. 民俗研究. 2016(04)
[4]学术共同体[J]. 梁庆寅,郑振满,陈春声,张小军,刘志伟,张侃,黄向春,张应强,郑莉,李宗翰. 开放时代. 2016(04)
[5]“大一统”与差异化——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社会研究——科大卫教授访谈录[J]. 科大卫,张士闪. 民俗研究. 2016(02)
[6]眼光向下:新时期中国艺术学的“田野转向”——以艺术民俗学为核心的考察[J]. 张士闪. 民族艺术. 2015(01)
[7]孟德斯鸠论礼与“东方专制主义”[J]. 李猛. 天津社会科学. 2013(01)
[8]村落研究二人谈[J]. 王铭铭,刘铁梁. 民俗研究. 2003(01)
本文编号:3169277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人论世:回归以人为主体的历史[J]. 罗志田. 读书. 2019(11)
[2]礼俗互动与中国社会研究[J]. 张士闪. 民俗研究. 2016(06)
[3]“礼”与“事儿”:信仰体系与实践的存在机制探析——以鲁中洼子村为例[J]. 张帅. 民俗研究. 2016(04)
[4]学术共同体[J]. 梁庆寅,郑振满,陈春声,张小军,刘志伟,张侃,黄向春,张应强,郑莉,李宗翰. 开放时代. 2016(04)
[5]“大一统”与差异化——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社会研究——科大卫教授访谈录[J]. 科大卫,张士闪. 民俗研究. 2016(02)
[6]眼光向下:新时期中国艺术学的“田野转向”——以艺术民俗学为核心的考察[J]. 张士闪. 民族艺术. 2015(01)
[7]孟德斯鸠论礼与“东方专制主义”[J]. 李猛. 天津社会科学. 2013(01)
[8]村落研究二人谈[J]. 王铭铭,刘铁梁. 民俗研究. 2003(01)
本文编号:3169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169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