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06:14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的竞争给文化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化的创新发展问题成为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风貌,然而近代以来,中国国力衰微,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各个阶层的知识分子无一例外的将变革的矛头指向文化层面,试图在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或内在精神实质等方面寻求变革之道,力主对传统文化进行突破性的改造和创新,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独立富强。文化创新不是某种文化表现形式的简单改变,而是一系列文化要素的重新组合、加工、生成,文化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化观念的创新,二是对文化内容的创新,三是对文化表现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文化创新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体现的是一种系统创新、集成创新的思想。②在现实意义上文化创新则表现为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动态进程,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能力素质、精神风貌等方面不断与时俱进,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中国文化创新的着眼点在于如何克服自身文化存在的局限性,实现由旧文化形态向新文化形态的转变;如何在东西方文化相互渗透、加速融合的大环境下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扩大自身文化的影响力,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必须要回答的紧迫的战略性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中国文化创新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看研究中国文化创新是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而做的理论准备,是实现中国文化不断更新、发展的需要。从实践上看研究中国文化创新,对于推进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全球化、文化、中国文化、文化全球化等概念做基本界定及梳理分析,目的是将四个概念整合在一起为下文展开论述做理论支撑。第二部分是探讨文化创新的相关范畴,包括文化创新的概述、特点、类型及要求等等,指出中国文化创新面临的形势,为后文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做理论铺垫。第三部分是梳理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创新的历史脉络,以历史的视野洞察其中的利与弊、得与失,思考中国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创新发展提供历史借鉴。第四部分是根据前三部分的分析论述进而提出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为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做理论指导。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中国文化 文化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2
【目录】:
  • 内容摘要3-5
  • Abstract5-9
  • 导论9-16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9-11
  • (二)研究现状分析11-14
  • (三)研究方法14-15
  • (四)研究的难点与可能的创新点15-16
  • 一、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16-23
  • (一)全球化的内涵及表现16-18
  • (二)文化、中国文化与文化全球化18-23
  • 二、中国文化创新的相关范畴及面临的形势23-32
  • (一)中国文化创新的相关范畴23-27
  • (二)中国文化创新面临的形势27-32
  • 三、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创新的历史回顾及反思32-41
  • (一)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文化创新的历程32-38
  • (二)中国文化创新的历史反思38-41
  • 四、全球化视野下推进中国文化创新的对策41-54
  • (一)建构文化认同,倡导文化启蒙41-44
  •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44-47
  • (三)吸收借鉴外来先进文化,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会通47-50
  • (四)改革文化体制,提升文化软实力50-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明森;洛杉矶明星大道上的中国文化[J];前进论坛;2002年03期

2 蒋伟胜;交融中进步的中国文化[J];社会科学家;2002年01期

3 魏琪;把握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对若干文化问题的探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鲁子平;略论中国文化汲取佛教文化的逻辑进程及其历史启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田辰山;论中国文化现代自觉的历史轨迹[J];学海;2003年01期

6 赵树利;开拓中国文化的国际市场[J];华夏文化;2003年04期

7 李克勇;法国文化与传播部长让_雅克·阿亚贡在法国中国文化年开幕式上的讲话[J];法语学习;2004年01期

8 晋宣文;通过理论创新、金融创新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国际)论坛综述[J];前进;2004年11期

9 李翔海;;论中国文化现代发展的三大阶段[J];南开学报;2005年06期

10 郑伟章;;伟大的中国文化[J];商业文化;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新华;;创新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杨栋;;来鲁外国文教专家中国文化全方位导入及调适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3 刘述先;;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4 刘仲林;;论中国文化和科学文化会通的新文化建设[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涂可国;;试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7 郭国祥;郭曙岩;;论中国文化的世俗化趋势及其健康发展[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冯永丽;张棣;谢育波;马春波;;养生与中国文化主观性特征[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王媛媛;;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叶小青;邵勇;;“和平发展”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连兵;从法国的中国文化年看人类文明共存[N];光明日报;2004年

2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叶朗;展示中国文化中的普世价值[N];人民日报;2009年

3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叶朗;展示中国文化的深层之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花建;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抵制“三俗”[N];文汇报;2010年

5 张金岭;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N];人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褚国飞;现代化带给中国文化的冲击大于欧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冶成云;弘扬中华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N];青海日报;2011年

8 华东师范大学 田兆元;中国文化的焦点透视[N];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殷勇;让中国品牌和中国文化联袂出击[N];江西日报;2012年

10 南方周末记者 朱晓佳 南方周末实习生 周鑫;什么让中国文化不安全[N];南方周末;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妙永;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洪勇;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创新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5年

3 宋婧;20世纪3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文化宣言的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何鸣;从农民的视角看中国文化中的面子概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丹宁;当今在美中国文化展览观众特征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6 刘晶;软实力的再“软”——试论中国文化的有效控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白纯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建设[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谢玉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9 毛世帅;以身份理论阐释中国文化中的面子现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雯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哲学思考[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30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a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