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系统特性与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1-08-11 13:47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威胁论"不断出现新版本,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日益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中国通过开展公共外交、增加对外援助等方式来提升国家形象,但国家形象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改善。当前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把国家形象传播看作一个系统整体,往往单项突破,孤军深入。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国家形象塑造的结果。在实践中,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应坚持系统思维,既要有整体观,进行国家形象总体目标设计,又要有局部观,通过整合官方与社会力量、提高对外传播能力、积极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等进行多维塑造与传播。
【文章来源】:中州学刊.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作为系统的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
(一)传播系统要素的多元性
1.传播主体
2.传播客体
3.传播媒介
4.传播环境
(二)传播系统的整体涌现性
三、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多维路径
(一)整合官方力量与社会力量塑造国家形象
1.官方外交是国家形象传播的主要推动力量
2.公共外交是传播国家形象的关键性力量
3.公众对外交流是日常性国家形象传播活动
4.商品是传播国家形象的名片
(二)以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提升国家形象
1.提升媒体国际影响力
2.遵循国际传播规律
3.讲好中国故事
(三)在积极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展示国家形象
1.政府:精准施策,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把危害降到最低
2.媒体:及时报道,正确引导,满足公众知情权
3.民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保持良好社会秩序
四、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系统的内部协同
(一)主体与客体利益诉求差异的协同
(二)主体与客体文化差异的协同
(三)传播主体子系统之间差异的协同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疏通渠道实现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立体传播[J]. 张昆,王创业. 新闻大学. 2017(03)
[2]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逻辑及传播策略[J]. 吴献举. 中州学刊. 2017(05)
[3]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机制研究——基于主体评价的分析视角[J]. 吴献举.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4]软实力视阈下的中国政治价值与国家形象建构[J]. 胡伟. 学术月刊. 2014(11)
[5]中国电影建构国家形象的辩证性思路[J]. 陈林侠. 天津社会科学. 2012(01)
[6]大公关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构[J]. 孟建. 国际公关. 2011(02)
[7]国家形象理论与外交政策动机[J]. 张苾芜. 国外社会科学. 2011(01)
[8]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与传媒的宣泄功能[J]. 童兵. 南京社会科学. 2009(08)
[9]政府国际公关在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中的作用[J]. 吴友富. 探索与争鸣. 2009(02)
[10]国家品牌:现代条件下国家形象的塑造技巧——以意大利为例[J]. А.В.格鲁莎,王丽梅,薛巧珍. 国际新闻界. 2008(11)
本文编号:3336268
【文章来源】:中州学刊.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作为系统的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
(一)传播系统要素的多元性
1.传播主体
2.传播客体
3.传播媒介
4.传播环境
(二)传播系统的整体涌现性
三、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多维路径
(一)整合官方力量与社会力量塑造国家形象
1.官方外交是国家形象传播的主要推动力量
2.公共外交是传播国家形象的关键性力量
3.公众对外交流是日常性国家形象传播活动
4.商品是传播国家形象的名片
(二)以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提升国家形象
1.提升媒体国际影响力
2.遵循国际传播规律
3.讲好中国故事
(三)在积极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展示国家形象
1.政府:精准施策,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把危害降到最低
2.媒体:及时报道,正确引导,满足公众知情权
3.民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保持良好社会秩序
四、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系统的内部协同
(一)主体与客体利益诉求差异的协同
(二)主体与客体文化差异的协同
(三)传播主体子系统之间差异的协同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疏通渠道实现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立体传播[J]. 张昆,王创业. 新闻大学. 2017(03)
[2]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逻辑及传播策略[J]. 吴献举. 中州学刊. 2017(05)
[3]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机制研究——基于主体评价的分析视角[J]. 吴献举.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4]软实力视阈下的中国政治价值与国家形象建构[J]. 胡伟. 学术月刊. 2014(11)
[5]中国电影建构国家形象的辩证性思路[J]. 陈林侠. 天津社会科学. 2012(01)
[6]大公关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构[J]. 孟建. 国际公关. 2011(02)
[7]国家形象理论与外交政策动机[J]. 张苾芜. 国外社会科学. 2011(01)
[8]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与传媒的宣泄功能[J]. 童兵. 南京社会科学. 2009(08)
[9]政府国际公关在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中的作用[J]. 吴友富. 探索与争鸣. 2009(02)
[10]国家品牌:现代条件下国家形象的塑造技巧——以意大利为例[J]. А.В.格鲁莎,王丽梅,薛巧珍. 国际新闻界. 2008(11)
本文编号:3336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336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