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的理念转向与实践模式
发布时间:2021-11-13 03:18
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关键。供给结构决定供给效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漏斗型"供给结构及其引发的诸多问题(如碎片化供给与多头管理"常态化"、供给导向与群众需求错位、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已成为制约资源统筹和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促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构建更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以优化供给结构为突破点,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代化为导向,树立资源统筹和流程再造并举的供给理念。在实践层面,以上海模式为代表的横向整合模式、以总分馆制为代表的纵向整合模式,为优化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和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供了有益参照。
【文章来源】:中州学刊.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总分馆模式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图
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服务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决定了其供给由政府主导。目前我国省—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中的每一层级都承担着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职能,而且在整体上形成了由政府统一规划供给体制、自上而下逐级配置公共文化资源、最终由基层社区向居民提供服务的供给关系。其中,社区处于最基础的供给环节,也是连接供给端与需求端的重要节点。但受“政府层级体系的制度设计是双重领导体制”⑤的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也不可避免处于双重领导结构之中——既接受横向(本级政府)的领导管理,又接受纵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纵向自上而下的“科层式供给体制”⑥、横向政府的自主供给体制,形成了交叉供给、双重管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管理矩阵。这既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的体制基石,也是产生“漏斗形”供给结构矛盾的体制根源。在公共文化服务科层式供给体制中,上级政府部门往往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这一点既保证了命令统一和行动一致,维持体制的强大动员力,也造成官员对上负责甚至唯上是从的行为习惯”⑦。实践中,下级部门主要服从上级安排,按照上级指令开展服务工作,但是对基层群众真实需求的收集与反馈工作不够重视,从而造成上级有海量资源积累、下级却无法按人民需求配送的“供需脱节”和不对称现象。这种供给结构可抽象概括为供给端的“漏斗形”结构(见图1)。
2016年以来,上海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公共文化资源统筹平台,构建了覆盖全市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对市级各类文化资源统筹配置、统一管理,较好地实现了碎片化资源的集中统筹以及公共文化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的有效衔接。上海模式是在不触动现有行政供给体制的前提下,着重对市级层面公共文化资源集中整合的模式(见图2)。上海模式在资源统筹方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建资源统筹机制。在坚持市委宣传部领导、市文广影视局对全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统筹规划与宏观管理、党团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公共文化资源、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负责本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或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的保障与管理工作的横向整合基础上,构建以全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布局建设标准化、资源整合协同化、分工管理层级化、配送服务专业化为目标的统筹机制。二是有效集聚多方公共文化资源。以资源共建共享为原则,由上海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牵头创建直接对口社区的文化资源配送系统,引导、整合来自文化文物、旅游、广电影视、公共体育、科普、教育、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社科联等领域的文化资源,形成包含展示展览、影视放映、体育活动、社区学校、报告讲座、网络信息、体育团参访活动、文艺演出、游艺活动、健身锻炼、培训活动、文艺团队等多元文化服务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打破供给过程中交叉管理带来的结构藩篱,实现规模效益和供给专业化。(12)三是搭建进行资源统筹的数字化平台。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网站和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供给平台是集线上服务、内容展示、反馈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该平台通过数据集成,能够深度挖掘、精准感知居民公共文化服务的即时服务需求、个性化服务需求,并根据现实情况及时有效提高供给端和需求端之间的匹配度、契合度,保障全市所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能力和效能。(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慧社区建设对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变革及其优化研究[J]. 杨雅厦. 中国行政管理. 2018(11)
[2]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基于上海与青岛、济南比较的视角[J]. 郭剑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3]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行政化供给研究[J]. 杨刚. 文化艺术研究. 2018(01)
[4]功能、技术、场景: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三维向度[J]. 曹海军. 求索. 2018(01)
[5]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主体互动机制:制度理想与现实图景——基于对N市JY区的考察[J]. 颜玉凡. 南京社会科学. 2017(10)
[6]文化治理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J]. 刘辉. 中州学刊. 2017(05)
[7]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化”供给机制及其效度——基于武汉市爱家国际社区的调查与思考[J]. 刘磊.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01)
[8]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与解决之道[J]. 陈娟. 理论探索. 2017(01)
[9]“三社联动”:破解社区治理困境的创新机制[J]. 田舒. 理论月刊. 2016(04)
[10]项目制、服务型政府与制度复杂性:一个尝试性分析框架[J]. 姚金伟,马大明,罗猷韬. 人文杂志. 2016(04)
本文编号:3492210
【文章来源】:中州学刊.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总分馆模式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图
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服务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决定了其供给由政府主导。目前我国省—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中的每一层级都承担着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职能,而且在整体上形成了由政府统一规划供给体制、自上而下逐级配置公共文化资源、最终由基层社区向居民提供服务的供给关系。其中,社区处于最基础的供给环节,也是连接供给端与需求端的重要节点。但受“政府层级体系的制度设计是双重领导体制”⑤的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也不可避免处于双重领导结构之中——既接受横向(本级政府)的领导管理,又接受纵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纵向自上而下的“科层式供给体制”⑥、横向政府的自主供给体制,形成了交叉供给、双重管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管理矩阵。这既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的体制基石,也是产生“漏斗形”供给结构矛盾的体制根源。在公共文化服务科层式供给体制中,上级政府部门往往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这一点既保证了命令统一和行动一致,维持体制的强大动员力,也造成官员对上负责甚至唯上是从的行为习惯”⑦。实践中,下级部门主要服从上级安排,按照上级指令开展服务工作,但是对基层群众真实需求的收集与反馈工作不够重视,从而造成上级有海量资源积累、下级却无法按人民需求配送的“供需脱节”和不对称现象。这种供给结构可抽象概括为供给端的“漏斗形”结构(见图1)。
2016年以来,上海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公共文化资源统筹平台,构建了覆盖全市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对市级各类文化资源统筹配置、统一管理,较好地实现了碎片化资源的集中统筹以及公共文化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的有效衔接。上海模式是在不触动现有行政供给体制的前提下,着重对市级层面公共文化资源集中整合的模式(见图2)。上海模式在资源统筹方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建资源统筹机制。在坚持市委宣传部领导、市文广影视局对全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统筹规划与宏观管理、党团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公共文化资源、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负责本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或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的保障与管理工作的横向整合基础上,构建以全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布局建设标准化、资源整合协同化、分工管理层级化、配送服务专业化为目标的统筹机制。二是有效集聚多方公共文化资源。以资源共建共享为原则,由上海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牵头创建直接对口社区的文化资源配送系统,引导、整合来自文化文物、旅游、广电影视、公共体育、科普、教育、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社科联等领域的文化资源,形成包含展示展览、影视放映、体育活动、社区学校、报告讲座、网络信息、体育团参访活动、文艺演出、游艺活动、健身锻炼、培训活动、文艺团队等多元文化服务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打破供给过程中交叉管理带来的结构藩篱,实现规模效益和供给专业化。(12)三是搭建进行资源统筹的数字化平台。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网站和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供给平台是集线上服务、内容展示、反馈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该平台通过数据集成,能够深度挖掘、精准感知居民公共文化服务的即时服务需求、个性化服务需求,并根据现实情况及时有效提高供给端和需求端之间的匹配度、契合度,保障全市所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能力和效能。(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慧社区建设对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变革及其优化研究[J]. 杨雅厦. 中国行政管理. 2018(11)
[2]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基于上海与青岛、济南比较的视角[J]. 郭剑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3]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行政化供给研究[J]. 杨刚. 文化艺术研究. 2018(01)
[4]功能、技术、场景: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三维向度[J]. 曹海军. 求索. 2018(01)
[5]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主体互动机制:制度理想与现实图景——基于对N市JY区的考察[J]. 颜玉凡. 南京社会科学. 2017(10)
[6]文化治理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J]. 刘辉. 中州学刊. 2017(05)
[7]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化”供给机制及其效度——基于武汉市爱家国际社区的调查与思考[J]. 刘磊.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01)
[8]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与解决之道[J]. 陈娟. 理论探索. 2017(01)
[9]“三社联动”:破解社区治理困境的创新机制[J]. 田舒. 理论月刊. 2016(04)
[10]项目制、服务型政府与制度复杂性:一个尝试性分析框架[J]. 姚金伟,马大明,罗猷韬. 人文杂志. 2016(04)
本文编号:3492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49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