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究——以闽东乡村文化资源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7 11:46
乡村文化是勤劳智慧的乡村人民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内驱动力。闽东乡村资源丰富,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资源有待深入开发。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要挖掘乡村资源中的文化因素,在建设美丽乡村中构建乡村生态文化,在修复乡村人文景观中提升乡村文化内涵;通过培育"乡村文化+"计划来增强乡村文化发展驱动力,通过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来注入文化振兴新活力,为乡村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强文化振兴的内驱力。另外,政府应建立文化发展动力保障机制来为乡村文化振兴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2020,38(0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 振兴乡村文化的意义
二、闽东乡村文化资源及其现状
(一)闽东乡村依山傍海,丰富的文旅资源待进一步开发
(二)闽东物产资源丰富,农产品品牌文化提升空间大
(三)闽东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独具特色的畲族文化
(五)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三、实践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
(一) 建设美丽乡村,构建乡村生态文化
1.构建建设中的乡村生态文化
2.构建耕作中的乡村生态文化
(二)修复乡村人文景观,提升乡村文化内涵
(三)培育“乡村文化+”计划,增强乡村文化发展驱动力
1.搭建“乡村文化+互联网+微平台”,打通乡村文化与外界互通网路
2.打造“乡村文化+IP”,推进乡村文化产业化
3.建立农耕文化馆,培育“农耕文化+实践基地”
4.发扬革命精神,培育“乡村红色文化+党建+村民+互联网 ”
(四)非遗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五)引育人才、搭建平台,加强复兴乡村文化振兴的内驱力
1.积极引进爱乡村的专业型外来人才
2.挖掘乡贤潜力,培养在地领袖人才
3.搭建学习平台,构建学习型乡村新风貌
(六)政府建立发展动力保障机制,为乡村文化振兴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J]. 郑峰. 海峡通讯. 2020(09)
[2]以生态文化引领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以许家崖流域连片村庄规划建设为例[J]. 党东雨,余广超,王清萍,樊宝敏,蹇令德. 中国城市林业. 2020(02)
[3]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建设[J]. 刘奇. 中国发展观察. 2018(Z1)
[4]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现存困境与突破思路[J]. 汤原力.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5]地域文化视野下的闽东木拱廊桥文化生态[J]. 张可永.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6]统一战线视阈下闽东畲族文化资源扶贫式开发研究[J]. 李益长.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2)
[7]霍童线狮的变迁与传承研究[J]. 王振亮,陈上越,郭学松.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8]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J]. 兰光其.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1)
[9]我看“新国学”——读王富仁《“新国学”论纲》的片断思考[J]. 钱理群. 文艺研究. 2007(03)
本文编号:3500846
【文章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2020,38(0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 振兴乡村文化的意义
二、闽东乡村文化资源及其现状
(一)闽东乡村依山傍海,丰富的文旅资源待进一步开发
(二)闽东物产资源丰富,农产品品牌文化提升空间大
(三)闽东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独具特色的畲族文化
(五)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三、实践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
(一) 建设美丽乡村,构建乡村生态文化
1.构建建设中的乡村生态文化
2.构建耕作中的乡村生态文化
(二)修复乡村人文景观,提升乡村文化内涵
(三)培育“乡村文化+”计划,增强乡村文化发展驱动力
1.搭建“乡村文化+互联网+微平台”,打通乡村文化与外界互通网路
2.打造“乡村文化+IP”,推进乡村文化产业化
3.建立农耕文化馆,培育“农耕文化+实践基地”
4.发扬革命精神,培育“乡村红色文化+党建+村民+互联网 ”
(四)非遗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五)引育人才、搭建平台,加强复兴乡村文化振兴的内驱力
1.积极引进爱乡村的专业型外来人才
2.挖掘乡贤潜力,培养在地领袖人才
3.搭建学习平台,构建学习型乡村新风貌
(六)政府建立发展动力保障机制,为乡村文化振兴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J]. 郑峰. 海峡通讯. 2020(09)
[2]以生态文化引领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以许家崖流域连片村庄规划建设为例[J]. 党东雨,余广超,王清萍,樊宝敏,蹇令德. 中国城市林业. 2020(02)
[3]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建设[J]. 刘奇. 中国发展观察. 2018(Z1)
[4]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现存困境与突破思路[J]. 汤原力.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5]地域文化视野下的闽东木拱廊桥文化生态[J]. 张可永.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6]统一战线视阈下闽东畲族文化资源扶贫式开发研究[J]. 李益长.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2)
[7]霍童线狮的变迁与传承研究[J]. 王振亮,陈上越,郭学松.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8]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J]. 兰光其.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1)
[9]我看“新国学”——读王富仁《“新国学”论纲》的片断思考[J]. 钱理群. 文艺研究. 2007(03)
本文编号:3500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00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