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遗存、遗产与续用发展:关于文化共享的整体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7 10:12
  反思从"遗存"到"遗产"的认知改变,可以发现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既是人群通达彼此、相互认知的桥梁,也因其价值稀缺性而成为发展的重要资本。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人类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就要求在秉承传统基础上重新审视文化共享性,通过传承创新、共同体建设、共享民族志等途径实现文化的主体共享与续用发展,力行"多彩、平等、包容"的新时代文明观,发挥文化自信深层持久的力量,让文化共享理念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好地为时代提供正确的指导与动力。 

【文章来源】:东南学术.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认知共享:作为通达“他者”的文化遗存
二、价值共享:作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文化遗产
三、主体共享:作为续用发展的文化准则
四、文化主体共享的三种实践途径
    (一)传承创新
    (二)共同体建设
    (三)共享民族志
        1. 参与发展民族志
        2. 区域整合民族志
        3. 成果共享民族志
五、结语:多彩、平等与包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多元文化发展研究[J]. 李姝睿.  青海社会科学. 2020(01)
[2]民族研究认识论转向与民族学知识体系重构[J]. 何明.  思想战线. 2019(06)
[3]如何融合经典与现代: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技术方略讨论[J]. 秦红增,陈子华.  思想战线. 2019(06)
[4]中越边境跨界文化共享研究:以瑶族银器为例[J]. 邓玉函,夏福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5]当代戏剧人类学田野作业的反思与民族志书写[J]. 曾静.  民族艺术研究. 2019(05)
[6]线上绣娘:乡村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研究[J]. 郝国强,刘景予.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7]文化解释学引论[J]. 杨春时.  东南学术. 2019(04)
[8]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J]. 麻国庆.  旅游学刊. 2019(06)
[9]医学人文与医院文化[J]. 张大庆.  中国医学人文. 2019(05)
[10]传统工艺类非遗的生产标准问题讨论——基于钱万隆酱油酿造技艺的思考[J]. 毕旭玲,程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博士论文
[1]从边境理解国家:中、老、缅交界地区哈尼/阿卡人的橡胶种植的人类学研究[D]. 张雨龙.云南大学 2015
[2]唐代中日音乐文化交流史专题研究[D]. 张小梅.福建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22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22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9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