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高校社区节日文化的建构与民俗学学科发展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的传统节日传承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29 02:16
  高校是重要的现代社区,但是过去整体缺少中国传统文化氛围,远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更是没有自己的民俗生活传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强调非遗保护的社区性是一个基本方针。华东师范大学的民俗学学科在发展人才培育与科研活动的同时,在校园社区开展了"传统节日文化校园传承"的实践,旨在建设高校社区的传统文化品格,推进非遗资源的高校社区传承。高校社区与城市社区交流互鉴,并与国内其他院校形成高校社区的联盟,构成节日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共同体。校园节日文化建设的主体由民俗学学科推进、学校管理者与师生共同主导,高校社区建设才会有成效。民俗学学科在推进校园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实现了传统民俗学向现代民俗学的转型。民俗学者成为文化的研究者与建构者,走向社会建设的第一线,走到人文社科的前列,就会改变边缘状态。 

【文章来源】:文化遗产. 2017,(02)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高校社区节日文化的建构与民俗学学科发展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的传统节日传承为例


2016华东师范大学清明祭祀孟宪承先生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的立项支持也使高校社区的节日文化传统走向了“课题化”的学术研究和

高校社区节日文化的建构与民俗学学科发展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的传统节日传承为例


2016年“中国高校传承清明节活动倡议书”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暨中山大学创立92周年,中山大学中文系师生在南校园孙中山铜像前举行了祭拜仪式

校园文化建设,学术研究,课题,校长


政协委员、社会发展学院丁金宏教授点燃清香,并讲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孟宪承是我们新中国当代的孟子,我们永远要怀念他,我们这种纪念活动,希望能够成为宝贵而光荣的校园文化,我们一起秉承孟先生的教育思想,把华东师范大学办得更好。2016年出席清明节活动的城市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市社会学会副会长罗国振教授也动情地说:尊敬的孟校长,出生在1893年,1967年去世,今年是先生逝世49周年,明年正好是50周年。我们的学生要永远记住孟校长,有孟校长才有华东师大,才有丽娃河与樱桃河的文脉绵延。③图1:2016华东师范大学清明祭祀孟宪承先生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的立项支持也使高校社区的节日文化传统走向了“课题化”的学术研究和45①②③钟敬文:《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论纲》,《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田兆元:《承嬗离合: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探源———游红霞〈蒋观云学术思想研究〉序》,《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第2期。http://news.ecnu.edu.cn/18/50/c1833a71760/page.ht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承嬗离合: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探源——游红霞《蒋观云学术思想研究》序[J]. 田兆元.  民间文化论坛. 2016(02)
[2]我国“非遗”传承的高校之路[J]. 王钰.  艺术教育. 2015(10)
[3]高校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新思路——基于社区的视角[J]. 张洁,谢超峰.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5(01)
[4]地方高校对本土非遗传承途径的探索——以“冯派”花鼓灯进高校为例[J]. 汤虹.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5]民族民间节日的价值体系及保护原则[J]. 邢莉.  河南社会科学. 2010(03)
[6]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论纲[J]. 钟敬文.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本文编号:3555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55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