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探究
发布时间:2022-01-15 22:5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利用数字化手段和成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展示与传播就显得尤为迫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记录和储存,只是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第一步。文章在数字化视域下探讨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适宜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路径。
【文章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22(04)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迫切性
(一)城镇化背景下非遗文化生态的转变
(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对非遗的冲击
二、数字化技术的共享性与传播性
三、数字化视域下非遗的保护与展示方式
(一)动态艺术
(二)静态艺术
(三)时空艺术
四、非遗数字化的传播路径
(一)基于实体空间的非遗数字化传播
(二)基于数字博物馆的线上非遗传播
(三)基于文化产业的数字化非遗传播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艺术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 倪彩霞. 文化遗产. 2019(02)
[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现状[J]. 马晓娜,图拉,徐迎庆.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9(02)
[3]文化空间再造——新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媒介传播与文化传承[J]. 李鹏飞. 文化艺术研究. 2018(04)
[4]日常生活的未来民俗学论纲[J]. 高丙中. 民俗研究. 2017(01)
[5]数字化传承视域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的重构[J]. 黄永林,王伟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8)
[6]城市里的农村移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危机——北京城区进城务工农民与农村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调查[J]. 翟风俭.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02)
本文编号:3591466
【文章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22(04)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迫切性
(一)城镇化背景下非遗文化生态的转变
(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对非遗的冲击
二、数字化技术的共享性与传播性
三、数字化视域下非遗的保护与展示方式
(一)动态艺术
(二)静态艺术
(三)时空艺术
四、非遗数字化的传播路径
(一)基于实体空间的非遗数字化传播
(二)基于数字博物馆的线上非遗传播
(三)基于文化产业的数字化非遗传播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艺术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 倪彩霞. 文化遗产. 2019(02)
[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现状[J]. 马晓娜,图拉,徐迎庆.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9(02)
[3]文化空间再造——新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媒介传播与文化传承[J]. 李鹏飞. 文化艺术研究. 2018(04)
[4]日常生活的未来民俗学论纲[J]. 高丙中. 民俗研究. 2017(01)
[5]数字化传承视域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的重构[J]. 黄永林,王伟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8)
[6]城市里的农村移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危机——北京城区进城务工农民与农村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调查[J]. 翟风俭.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02)
本文编号:3591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9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