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梅州市客家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2-15 01:48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新时代做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抓手和总要求。梅州作为著名的"世界客都",是"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客家之乡",该文对梅州客家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梳理分析,从结构、表征、主体、动力四个方面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传承发展梅州客家文化的建议。 

【文章来源】: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6(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梅州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保护客家人文历史载体
        1. 发展祠堂文化景观
        2. 客家文化记忆工程
        3. 古驿道保护和空置古民居活化工程
        4. 客家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工程
    (二)加强梅州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制度建设
        1. 传承乡规民约和优良的家风家训
        2. 倡导客家优秀传统道德规范
        3. 加强立法,弘扬和发展客家传统优秀文化
    (三)以“四个自信”为引领,增强梅州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活力
        1.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客家传统文化的领导
        2. 坚持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大力传承客家红色基因
        3.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客家文化生活
        4. 用新思想创新培育新乡贤文化
    (四)以申请“非遗”为契机,加大对梅州客家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五)以产业融合为依托,激发梅州文化产业发展动力
二、梅州客家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散乱:客家文化亟待统一规划与统筹整合
    (二)表征陈旧:客家文化传承发展的新路径亟待探索
    (三)主体缺失:客家文化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四)动力不足:客家文化传承缺少产业支撑
三、梅州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建构体系,分层施教
    (二)先进引领,充分发挥新乡贤的资本禀赋优势
    (三)建立制度,以乡规民约为抓手,使良好文化价值观落地生根
    (四)加大客家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五)培养人才,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六)结合文化资源的存在形态与利用方式,开展开发型、体验型、再现型和创造型这四种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新乡贤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功能——基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现状[J]. 刘玉堂,李少多.  理论月刊. 2019(04)
[2]“人才下乡”: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流入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L市G区的调研分析[J]. 钱再见,汪家焰.  中国行政管理. 2019(02)
[3]新时期文化扶贫的有效路径探析[J]. 丁士军,王妙.  学习与实践. 2017(10)
[4]乡村文化传播的内生性视角:“文化下乡”的困境与出路[J]. 沙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6)
[5]家训家风: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根基与有效载体[J]. 刘先春,柳宝军.  思想教育研究. 2016(01)
[6]新农村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路径研究[J]. 陈兴元,陈丹.  理论与改革. 2012(06)
[7]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政府作用[J]. 王炳义.  前沿. 2010(22)



本文编号:3625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625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0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