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区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其规划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苏州市区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其规划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国迅速兴起,创意产业对城市发展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在经历了一轮以制造业为主的外延式的扩张发展后,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创意产业园应运而生并得以快速发展。然而人们对创意产业以及创意产业园的特征认知相对匮乏。与此同时,创意产业园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基于文献研究结合调研和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市区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对其发展规划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苏州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园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研究综述。其次,在苏州市区范围内进行实地调研,从总量规模、空间布局、产业集聚、空间组织和开发运营五个方面对苏州市区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整体发展上,整体数量增长过快,功能定位不清晰,创意企业集聚度低。在空间组织上未考虑创意阶层的需求。在建设运营上,开发模式守旧,管理模式单调,缺少企业入园机制。同时创意产业园发展存在主体利益冲突和土地制度制约问题。再次,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四方面发展策略:在整体发展方面,合理规划园区规模、明确功能定位;在产业发展方面,确立创意主导产业、有效提高产业集聚;在开发运营方面,鼓励政企合作方式、成立多元管理机构;在规划管理上,提出建立土地制度保障、协调各方利益诉求、形成规划引导体系、建立动态监督机制的规划管理策略。最后,结合宏观的发展策略,提出创意产业园空间布局和内部空间规划对策。在空间布局上,结合城市滨水空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高校及科研机构规划布局创意产业园;在内部空间组织上,运用“3T”理论对创意产业园空间组织各要素的要求,提出空间组织规划对策。
【关键词】:苏州 创意产业园 发展现状 规划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绪论14-18
- 1.1 研究背景14-15
- 1.1.1 城市转型发展背景下创意产业蓬勃发展14
- 1.1.2 创意产业园作为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而集聚发展14-15
- 1.1.3 苏州市区创意产业园的集聚涌现与研究问题的提出15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5-16
- 1.2.1 研究目的15
- 1.2.2 研究意义15-16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6-18
- 1.3.1 研究对象16
- 1.3.2 研究内容16
- 1.3.3 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 创意产业园基础研究18-33
- 2.1 创意产业18-22
- 2.1.1 创意产业的起源18
- 2.1.2 创意产业的定义18-19
- 2.1.3 创意产业的分类19-22
- 2.2 创意产业园22-24
- 2.2.1 创意产业园的基本涵义22-23
- 2.2.2 创意产业园的基本特征23-24
- 2.3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24-32
- 2.3.1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24-27
- 2.3.2 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27-32
- 2.4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苏州市区创意产业园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33-65
- 3.1 创意产业园发展历程33-34
- 3.1.1 探索萌芽阶段:无秩序点状自发形成33
- 3.1.2 快速膨胀阶段:古城内片状快速集聚33-34
- 3.1.3 深化调整阶段:跨各区整合联动互补34
- 3.2 创意产业园发展概况34-38
- 3.2.1 总体概况34-36
- 3.2.2 发展类型36-38
- 3.3 创意产业园现状分析38-59
- 3.3.1 总量规模39-40
- 3.3.2 空间布局40-45
- 3.3.3 产业集聚45-48
- 3.3.4 空间组织48-55
- 3.3.5 开发运营55-59
- 3.4 创意产业园问题分析59-65
- 3.4.1 数量增长过快,同质化竞争较严重59-60
- 3.4.2 创意产业集聚度低,主导产业缺乏60-61
- 3.4.3 园区开发模式守旧,管理模式单调61
- 3.4.4 土地制度制约,多方主体利益冲突61-63
- 3.4.5 空间组织有待完善,空间特色缺失63-65
- 第四章 苏州市区创意产业园发展策略65-77
- 4.1 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基本原则65-66
- 4.1.1 整体性原则65
- 4.1.2 系统性原则65
- 4.1.3 层次性原则65-66
- 4.2 创意产业园宏观发展策略66-77
- 4.2.1 合理确定园区规模,明确园区功能定位66-68
- 4.2.2 确立主导创意产业,有效提高产业集聚68-69
- 4.2.3 鼓励政企合作方式,建立多元管理机构69-71
- 4.2.4 构建土地制度保障,协调各方利益诉求71-74
- 4.2.5 构建规划引导体系,建立规划监督机制74-77
- 第五章 苏州市区创意产业园规划对策77-92
- 5.1 创意产业园空间布局77-80
- 5.1.1 与城市滨水空间的营造相结合77-78
- 5.1.2 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相结合78-79
- 5.1.3 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动发展79-80
- 5.2 创意产业园内部空间规划80-92
- 5.2.1 理论依据80-82
- 5.2.2 规划原则82-83
- 5.2.3 内部空间规划83-9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92-94
- 6.1 主要结论92-93
- 6.2 不足与展望93-94
- 附录94-101
- 参考文献101-105
- 致谢105-106
- 作者简介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拿什么来拯救“创意产业园”?[J];美术观察;2011年03期
2 梅江;;没有“创意”的创意产业园[J];美术观察;2011年03期
3 江绍雄;;关于创意产业灵魂的思考[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2年09期
4 ;雨花创意产业园[J];新湘评论;2007年12期
5 黄德荃;赵华;;一起上吧——尚8新媒体创意产业园走访札记[J];装饰;2009年03期
6 ;创意产业园异军突起 产业政策仍有待厘清[J];科技与经济画报;2009年03期
7 徐云波;;着力建设湖南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J];新湘评论;2011年05期
8 任怡;;创意产业园中的“云计算”的运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05期
9 吴国明;;对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园建设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年10期
10 ;运河天地·创意产业园[J];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严斌 张鸣;君印厂变身“红星七号创意产业园”[N];成都日报;2007年
2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龚晶;创意产业园的佛山模式[N];南方日报;2007年
3 记者 王世安;15库大连创意产业园项目启动[N];中国企业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哲;范周:创意产业园风生水起喜耶,忧耶?[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严斌;红星路35号 28日创意呈现[N];成都日报;2008年
6 记者 柳悦 实习生 崔信行;本市创意产业活力四射[N];天津日报;2009年
7 记者 柳悦 通讯员 张丹;授牌创意产业园增至9家[N];天津日报;2010年
8 记者王颖;天津新增4家创意产业园[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9 陈南江;创意产业园都有创意吗?[N];中国旅游报;2010年
10 记者 徐淳;市领导考察慧谷创意产业园[N];南昌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冬梅;都市创意产业园规划与评价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2 刘叶桂;基于上海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创意产业园建筑空间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陈向楠;苏州市区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其规划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4 罗蕾;武汉市创意产业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锦坤;广州市创意产业园空间分布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6 尹杰;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陶蓉蓉;创意产业园构筑中的设计资源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8 姚瑶;创意产业园与城市更新的互动发展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坤;创意产业园的建筑空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岳宏飞;创意产业园空间模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苏州市区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其规划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70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