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文化传承略论
发布时间:2022-12-22 04:33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乡村城镇化的推进、现代科技对乡村生活影响的增强、村民流动性的加快,乡土文化在城市文化的侵蚀之下,呈现出衰落之势。依附于乡村社会存在的乡土文化,是乡村社会存在的精神支柱,是构筑乡村共同体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应有之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文化传承需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拓展乡土文化传承主体,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乡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乡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一)乡土文化是乡村共同体构筑的基石
(二)乡土文化是乡村社会的“精神家园”
(三)乡土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应有之义
二、乡土文化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乡村城镇化与乡土文化的失范
(二)村民互动的“脱域化”与乡土文化的空间冲撞
(三)村落生活主体单一化与乡土文化传承的中断
三、乡土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
(一)乡土文化传承的村落保护
(二)乡土文化传承主体多元化
(三)乡土文化传承的新媒体运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 吕宾. 求实. 2019(02)
[2]基层治理视域下乡村人民调解的现代转型[J]. 马树同. 宁夏社会科学. 2019(01)
[3]历史、景观与主体: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文化空间建构[J]. 路璐,朱志平. 南京社会科学. 2018(11)
[4]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反思[J]. 黄丹.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5]乡村建设的重点是文化建设[J]. 贺雪峰.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6]迁移中的记忆与乡愁:城乡记忆的演变机制和空间逻辑[J]. 汪芳,吕舟,张兵,张松,董卫,刘沛林,黄震方,吴必虎,陆邵明,徐菲菲,甄峰. 地理研究. 2017(01)
[7]论乡土文化的变迁[J]. 胡映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3 (06)
[8]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J]. 刘铁芳. 书屋. 2006(10)
本文编号:3723459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乡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一)乡土文化是乡村共同体构筑的基石
(二)乡土文化是乡村社会的“精神家园”
(三)乡土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应有之义
二、乡土文化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乡村城镇化与乡土文化的失范
(二)村民互动的“脱域化”与乡土文化的空间冲撞
(三)村落生活主体单一化与乡土文化传承的中断
三、乡土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
(一)乡土文化传承的村落保护
(二)乡土文化传承主体多元化
(三)乡土文化传承的新媒体运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 吕宾. 求实. 2019(02)
[2]基层治理视域下乡村人民调解的现代转型[J]. 马树同. 宁夏社会科学. 2019(01)
[3]历史、景观与主体: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文化空间建构[J]. 路璐,朱志平. 南京社会科学. 2018(11)
[4]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反思[J]. 黄丹.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5]乡村建设的重点是文化建设[J]. 贺雪峰.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6]迁移中的记忆与乡愁:城乡记忆的演变机制和空间逻辑[J]. 汪芳,吕舟,张兵,张松,董卫,刘沛林,黄震方,吴必虎,陆邵明,徐菲菲,甄峰. 地理研究. 2017(01)
[7]论乡土文化的变迁[J]. 胡映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3 (06)
[8]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J]. 刘铁芳. 书屋. 2006(10)
本文编号:3723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723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