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互动理论视域下中韩中秋文化符号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24 13:21
文化互动理论是俄国文化符号学家尤·洛特曼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为分析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这一理论,多维呈现中韩中秋文化符号系统,纵深探析中韩中秋符号域的多语性、不对称性、边界性特点,可以系统梳理中韩中秋文化的同质性和异质性,从而促进世界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共生互补。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符号域:中韩中秋文化的载体
(一)多语性。
(二)不对称性。
(三)边界性。
二、文化文本(культуратекста):中韩中秋文化意义的生成器
三、文化对话的动态机制:中韩中秋文化的创新机制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一样的月亮——中韩中秋节史料呈现及文化比较[J]. 孙雪岩.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2]韩国秋夕的社会文化内涵、功能及其传承意义[J]. 林宣佑.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3]论洛特曼的文化互动理论[J]. 陈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4)
[4]18-19世纪中韩“岁时记”及岁时民俗比较[J]. 萧放.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1)
[5]符号域:民族文化的载体——洛特曼符号域概念的解读[J]. 郑文东. 中国俄语教学. 2005(04)
[6]巴赫金──求索对话思维[J]. 白春仁. 文学评论. 1998(05)
博士论文
[1]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D]. 康澄.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2622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符号域:中韩中秋文化的载体
(一)多语性。
(二)不对称性。
(三)边界性。
二、文化文本(культуратекста):中韩中秋文化意义的生成器
三、文化对话的动态机制:中韩中秋文化的创新机制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一样的月亮——中韩中秋节史料呈现及文化比较[J]. 孙雪岩.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2]韩国秋夕的社会文化内涵、功能及其传承意义[J]. 林宣佑.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3]论洛特曼的文化互动理论[J]. 陈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4)
[4]18-19世纪中韩“岁时记”及岁时民俗比较[J]. 萧放.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1)
[5]符号域:民族文化的载体——洛特曼符号域概念的解读[J]. 郑文东. 中国俄语教学. 2005(04)
[6]巴赫金──求索对话思维[J]. 白春仁. 文学评论. 1998(05)
博士论文
[1]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D]. 康澄.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26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72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