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呈现的网络亚文化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23-12-10 18:00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变革,而民间话语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带有网络以及亚文化色彩的新的话语体系,其中“萌”、“污”、“丧”是最为典型的网络新生话语。首先“萌”以其“童稚化,”的外在,去驯唤化的反抗姿态最先出现在网络文化中,人们通过可爱的、低龄化的表达来摆脱主流意识形态赋予的身份设定,“萌”突破了年龄的限制,代际身份被模糊,潜在式的与主流文化抗争;其次,“污”紧随“萌”之后,并与之相生相伴为网络亚文化又提供了新的话语踪迹,“污”表现为人格的矮化,逃避意义和宏大叙事,专注于身体奇观的叙事,使得主流意识形态无法与之建立起对话的桥梁,在戏说的狂欢中将“污”推及至人们的生活中;最后,丧”的出现较之前两个话语略微晚一些,大致从“葛优瘫”而开始盛行,如果说“污”是一种身体上的矮化,那么“丧”就是人们精神上的自我遁入,以自嘲式不合作的方式对抗着一切社会生活中的正向表达。通过以表情包这一显现的新生语言系统为研究标的,对这三个极具代表性的话语进行分析,可以了解青年亚文化特征对于我们理解网络生态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观察到在中国社会情境和新兴媒介影响下的网络亚文化有着明显的...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亚文化的文献综述
1.2.2 关于表情包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本分析法
1.4.2 个案研究法
1.4.3 话语分析法
第2章 表情包刍议
2.1 表情包兴起背景
2.1.1 媒介背景:网络社会的崛起
2.1.2 社会背景:主流文化的规训
2.2 表情包概念及分类
2.2.1 根据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2.2.2 根据制作主体进行分类
2.3 表情包的时代特征
2.3.1 成为社会热点符号
2.3.2 具有商业经济价值
2.3.3 网络亚文化的集合
第3章 “萌”:去驯唤化反抗
3.1 “萌”到“萌文化”
3.1.1 “萌”最初的语义
3.1.2 “萌文化”的起源
3.2 “萌萌哒”中的去驯唤表现
3.2.1 广泛性的“卖萌”主体
3.2.2 生活化的“卖萌”主题
3.3 “萌文化”的反抗途径
3.3.1 网络媒介的自发性
3.3.2 移动终端的发散性
第4章 “污”:人格的矮化
4.1 "污”的概念嬗变
4.1.1 互联网语境下的“污”
4.1.2 “污文化”衍生出的新词义
4.2 “老司机”的身体叙事
4.2.1 新兴媒介营造狂欢化场所
4.2.2 青年群体创造狂欢化内容
4.3 "污文化”的未来:“去污”还是“存污”
4.3.1 反建置的幽默化表达
4.3.2 网络文化多样的产物
第5章 “丧”:自嘲式不合作
5.1 "丧”的起源背景
5.1.1 美国“垮掉的一代”缘起
5.1.2 中国青年人的群“丧”继承
5.2 “比丧”中逃逸现实
5.2.1 自嘲式的逃离
5.2.2 抵抗中的“不合作”
5.3 “丧文化”的自我遁入
5.3.1 对成功学的解构意义
5.3.2 精神矮化下的无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872864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亚文化的文献综述
1.2.2 关于表情包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本分析法
1.4.2 个案研究法
1.4.3 话语分析法
第2章 表情包刍议
2.1 表情包兴起背景
2.1.1 媒介背景:网络社会的崛起
2.1.2 社会背景:主流文化的规训
2.2 表情包概念及分类
2.2.1 根据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2.2.2 根据制作主体进行分类
2.3 表情包的时代特征
2.3.1 成为社会热点符号
2.3.2 具有商业经济价值
2.3.3 网络亚文化的集合
第3章 “萌”:去驯唤化反抗
3.1 “萌”到“萌文化”
3.1.1 “萌”最初的语义
3.1.2 “萌文化”的起源
3.2 “萌萌哒”中的去驯唤表现
3.2.1 广泛性的“卖萌”主体
3.2.2 生活化的“卖萌”主题
3.3 “萌文化”的反抗途径
3.3.1 网络媒介的自发性
3.3.2 移动终端的发散性
第4章 “污”:人格的矮化
4.1 "污”的概念嬗变
4.1.1 互联网语境下的“污”
4.1.2 “污文化”衍生出的新词义
4.2 “老司机”的身体叙事
4.2.1 新兴媒介营造狂欢化场所
4.2.2 青年群体创造狂欢化内容
4.3 "污文化”的未来:“去污”还是“存污”
4.3.1 反建置的幽默化表达
4.3.2 网络文化多样的产物
第5章 “丧”:自嘲式不合作
5.1 "丧”的起源背景
5.1.1 美国“垮掉的一代”缘起
5.1.2 中国青年人的群“丧”继承
5.2 “比丧”中逃逸现实
5.2.1 自嘲式的逃离
5.2.2 抵抗中的“不合作”
5.3 “丧文化”的自我遁入
5.3.1 对成功学的解构意义
5.3.2 精神矮化下的无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872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87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