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因素。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区”,各民族在此世代繁衍生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华夏文明融合发展的有力见证和我国较好地保留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重要内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理应是重要的示范内容之一。研究并建立适宜的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就凸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起来。本文立足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介绍了世界主要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的几个典型案例。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知识,结合云南基本省情,从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要求出发,提出建立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的有关建议。全文分为绪论、四章和结论,共六个部分。绪论部分,紧紧围绕论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与框架做好必要的设计和阐释,为开展好研究提供了铺垫。第一章界定了与研究相关的一些概念,对世界主要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作了简要介绍,为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提供概念及认知上的框架支撑。第二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及其管理发展的大致经过作分阶段阐述,重点以列举的形式,对3个不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适宜的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第三章主要立足于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如何立足云南基本省情,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指出建立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存在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第四章以新内涵、新理念和新思路作突破,提出建立管理模式建议,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主导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结论部分,主要是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和概括。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个案分析与比较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对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以破解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为导向,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本文可能的创新主要有:一是运用公共管理学基本知识论证并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型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二是准确选取了云南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来比较论证建立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三是为研究的需要对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四是在方法上对应了战略管理技术的SWOT分析方法。本文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研究的论文还不够丰富,可资借鉴的专业成果不多,限于笔者的水平有限难免出现疏漏之处,留待以后深入研究加以弥补。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产业 管理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绪论11-29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1-15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5-26
- (一)国外主要的研究成果15-17
- (二)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17-26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26-28
-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问题26-27
- (二)采用的研究方法27-28
-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28-29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9-38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29-33
- 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29-32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32-33
- 第二节 世界文化产业主要管理模式33-35
- 一、市场主导型33-34
- 二、政府主导型34-35
- 三、政府与市场并重型35
-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35-38
- 一、战略管理技术理论35-36
- 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36-38
- 第二章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发展过程和现状38-60
- 第一节 当代云南少数民族非遗产业管理模式发展过程38-43
- 一、计划经济条件时期(1949—1996年)38-41
- 二、市场经济初步建立时期(1997—2007年)41-42
- 三、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新时期(2008年以来)42-43
- 第二节 云南少数民族非遗产业管理模式现状分析43-51
- 一、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管理模式43-46
- 二、以新平县扬武镇烟盒舞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46-49
- 三、以剑川木雕工艺产业为代表的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型管理模式49-51
- 第三节 云南少数民族非遗产业管理模式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51-55
- 一、对非遗产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51-52
- 二、对少数民族非遗主体的权益保护不到位52-53
- 三、对少数民族非遗产业链条的认识不足53-55
- 四、对政府和市场作用不能灵活运用55
- 第四节 云南少数民族非遗产业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55-60
- 一、市场主导型管理模式必须具备完备的市场体系55-56
- 二、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型模式存在的固有弊端56-57
- 三、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不是排斥市场作用的有效发挥57-58
- 四、建立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符合云南实际需求58-60
- 第三章 建立政府主导型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的战略管理分析60-70
- 第一节 国家战略赋予的重要机遇60-62
- 一、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机遇60-61
- 二、实现“三个定位”战略目标的重要机遇61
- 三、全面落实国家精准扶贫规划的重要机遇61-62
- 第二节 云南发展的内在优势62-64
- 一、云南最大区位的优势62-63
-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优势63
- 三、云南最佳的生态优势63-64
- 四、云南民族的特色优势64
- 第三节 云南少数民族非遗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挑战64-70
- 一、产业比较效益偏低的挑战64-65
- 二、管理能力不强的挑战65
- 三、管理应对措施不力的挑战65-66
- 四、管理权责认识不足的挑战66-67
- 五、管理主体划分偏泛的挑战67-69
- 六、管理政策工具偏弱的挑战69-70
- 第四章 对建立政府主导型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的建议70-77
- 第一节 提高宏观管理水平70-72
- 一、做好战略规划的管理71
- 二、谋划好重点项目的方向71-72
- 第二节 注重抓好重点管理措施72-77
- 一、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72-73
- 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73
- 三、培育并壮大市场供应能力73-77
- 结论77-79
- 参考文献79-87
- 致谢87-89
- 在读期间参与的研究成果目录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隽;张艳国;;论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角色定位——以江西省域为个案的分析[J];江汉论坛;2013年10期
2 周真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补偿机制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韩小兵;喜饶尼玛;;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特色[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1期
4 刘新田;;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分析与产业化开发对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赵晓红;岳淑芳;;云南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与发展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陈志勤;;论作为文化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管理——兼及日本的经验与探索[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孙东宁;邹静;;浅析政府文化职能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4期
8 韩小兵;;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及其法律意义[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邱明丰;;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管理模式研究——以美、英、法为例[J];学理论;2010年25期
10 陈路芳;;少数民族文化需求回应机制与文化治理[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分析[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丹;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及其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吴艳;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3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霍步刚;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英;山东省文化产业管理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87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