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冬至节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27 01:39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宋代是冬至节发展的鼎盛期,对宋代冬至节的探索不仅能够窥探宋代节日民俗的发展状况,而且可以反映出宋人的社会面貌与生活方式。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对宋代冬至节进行了具体探究。第一章概述冬至节在宋代的基本状况。本章主要从文献与考古两个方面考察冬至节发生的内动力以及原始含义,点明农事劳动、自然物候与原始信仰对冬至节诞生的影响;此外简要梳理宋以前历朝历代冬至节的流变,冬至肇端于先秦,历经两汉的草创、魏晋时期的渐臻完善、隋唐时期的欣欣向荣,直到宋代呈现出空前发展的面貌,这一脉络的梳理为后文描写冬至节在宋代的发展现状做好铺垫。第二章介绍宋代冬至节的社会环境。本章从历史因素与时代背景两个部分来论述。冬至节在宋代的勃兴发展与宋人的干涉密切相关,上到官府的号召,下到民众的响应,这种“自上而下”的同步与许多因素相关。从历史因素来看,以农为本思想、天人感应观念、测天编历传统是冬至一直以来都得到民众重视的关键,宋以前朝代对冬至的补充,让冬至有了更完备的节日文化体系。从社会环境来看,宋代繁荣的社会经济、重文的政治环境、宽松的文化氛围与崇奢的社会风气为冬至节...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1.节日民俗类的通论性著作
2.宋代节日文化的相关研究
3.以冬至为专题的学术成果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及重难点
1.创新之处
2.研究重难点
一、流俗相沿:冬至的基本概况
(一) 冬至的源起
1.冬至的原始含义
2.冬至产生的内动力
(二) 冬至节习俗的递嬗
1.先秦冬至:萌芽时期
2.两汉冬至:脱颖而出
3.魏晋冬至:渐臻完善
4.盛唐冬至:稳定成型
二、因时而作:变革时代的社会环境
(一) 历史因素:承前遗风
1.以农为本的思想
2.天人感应的观念
3.测天编历的传统
(二) 时代背景:崇文抑武
1.繁荣的社会经济
2.重文的政治环境
3.宽松的文化氛围
4.崇奢的社会风气
三、官民同庆:宋代冬至的节日狂欢
(一) 官方的冬至节俗内容
1.冬至举行的典礼
2.节日恩赐与宴饮
3.至日放假与大赦
(二) 民间的冬至节俗内容
1.祭祖与拜贺习俗
2.节日娱乐与饮食
3.长至数九为寒尽
四、文化解析:宋代冬至节俗的内涵
(一) 礼制教化的御民策略
1.仪制规格的等级性
2.行礼仪式的繁缛性
3.民间庆冬的礼仪性
(二) 宋朝的冬俗特征
1.冬至大如年
2.一贯性与差异性
3.三家思想的融合
五、社会作用:宋代冬至节的影响
(一) 不同阶层的节日心理
(二) 节日消费与财政危机
(三) 大众及士人的精神生活
(四) 冬至节俗的文化传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939999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1.节日民俗类的通论性著作
2.宋代节日文化的相关研究
3.以冬至为专题的学术成果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及重难点
1.创新之处
2.研究重难点
一、流俗相沿:冬至的基本概况
(一) 冬至的源起
1.冬至的原始含义
2.冬至产生的内动力
(二) 冬至节习俗的递嬗
1.先秦冬至:萌芽时期
2.两汉冬至:脱颖而出
3.魏晋冬至:渐臻完善
4.盛唐冬至:稳定成型
二、因时而作:变革时代的社会环境
(一) 历史因素:承前遗风
1.以农为本的思想
2.天人感应的观念
3.测天编历的传统
(二) 时代背景:崇文抑武
1.繁荣的社会经济
2.重文的政治环境
3.宽松的文化氛围
4.崇奢的社会风气
三、官民同庆:宋代冬至的节日狂欢
(一) 官方的冬至节俗内容
1.冬至举行的典礼
2.节日恩赐与宴饮
3.至日放假与大赦
(二) 民间的冬至节俗内容
1.祭祖与拜贺习俗
2.节日娱乐与饮食
3.长至数九为寒尽
四、文化解析:宋代冬至节俗的内涵
(一) 礼制教化的御民策略
1.仪制规格的等级性
2.行礼仪式的繁缛性
3.民间庆冬的礼仪性
(二) 宋朝的冬俗特征
1.冬至大如年
2.一贯性与差异性
3.三家思想的融合
五、社会作用:宋代冬至节的影响
(一) 不同阶层的节日心理
(二) 节日消费与财政危机
(三) 大众及士人的精神生活
(四) 冬至节俗的文化传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939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939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