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六月六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14 20:20
  北宋时期宋真宗为巩固政权,称六月六日天书再降于泰山,将这一天命名为“天贶节”,意为上天的赏赐,朝廷举行祭祀活动,百官休假。六月六日在北宋时期被定为节日并非偶然,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作为特殊的时间节点而存在,这一天是古代帝王、神灵的诞辰,而且是百姓心目中的特殊农时。南宋时期,设立天贶节的初衷逐渐淡化,庆祝神诞日的祭祀规模壮大,产生了庙会活动和宴游活动。明清时期的六月六移植了七月七的晒物习俗,同时产生了洗的习俗,形成洗晒习俗;又吸收了伏日荐新之祭和尝新之俗,与伏日的节俗活动趋于融合;这一时期还产生了出嫁女儿回娘家习俗,发展出完整的节俗内容。统观全国范围内的六月六,其节俗活动主要有洗晒、祭祀、避暑宴游、制曲做酱、回娘家等,食俗方面有尝新、饮清凉、食清淡等。通过对六月六节日进行历史溯源和节俗内容的把握,总结出六月六节日蕴涵了人们祈盼丰收的美好心愿、天人合一的时间意识、维系和巩固人伦关系、择吉的文化观念、重数节日的文化选择等文化内涵。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0.2 研究方法
    0.3 学术史回顾
        0.3.1 节日研究
        0.3.2 岁时文献记述与研究
        0.3.3 六月六研究
        0.3.4 重数节日研究
        0.3.5 择吉文化观念研究
    0.4 创新点与不足
1.六月六的历史演变
    1.1 东汉以降:特殊的时间节点
        1.1.1 古代帝王、神灵诞辰
        1.1.2 特殊的农时
    1.2 北宋时期天贶节的节日建构
    1.3 南宋时期:节日的沿袭
        1.3.1 休假、祭祀、出游
        1.3.2 生活经验习俗
    1.4 明清时期:节日的融合
        1.4.1 七月七晒物习俗移植于六月六
        1.4.2 洗的习俗
        1.4.3 回娘家习俗
        1.4.4 伏日习俗与六月六节俗趋于融合
2.六月六的节俗活动
    2.1 洗晒习俗
        2.1.1 洗的习俗
        2.1.2 晒的习俗
    2.2 回娘家习俗
    2.3 饮食习俗
        2.3.1 清淡消暑的饮食功用
        2.3.2 当季养生食疗之法
        2.3.3 尝新荐新之俗
        2.3.4 作为礼物的馈赠食俗
    2.4 祭祀活动
        2.4.1 荐新之祭
        2.4.2 祈求丰收的祭祀活动
        2.4.3 作为神诞日祭祀地方神
    2.5 休假、休闲活动
    2.6 制曲合酱酿醋
3.六月六的文化内涵
    3.1 农业文明与祈盼丰收
    3.2 天时与人时的和谐统一
    3.3 重数节日的文化选择
    3.4 人伦关系与女性意识
    3.5 择吉观念与中国文化
4.结语
5.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4012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012058.html

上一篇:四川省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