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话语视角下的非遗活态展览——以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例

发布时间:2017-06-15 23:12

  本文关键词:话语视角下的非遗活态展览——以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案例,从话语研究的视角阐释了综合性博物馆非遗活态展的策展理念,并探讨了非遗活态展对综合性博物馆打造多元文化空间的促进作用。该馆在策展过程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活态保护"的非遗保护原则,开展"活态展"的创造性展陈实践,试图贯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构的非遗话语体系和我国传统文化语境对非遗项目的文化阐释;化解了传统博物馆以专家为主导的策展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活态叙事之间的矛盾;加强了社群和非遗传承人之间的关联;形成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综合性博物馆中的互补,助推了综合性博物馆朝着"全遗产观"下的现代博物馆转型,打造与区域、社群深度互动的文化传承空间。
【作者单位】: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
【关键词】话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 活态 传承 全遗产观
【分类号】:G122
【正文快照】: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下,有限空间的博物馆该如何根据自身空间布局策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陈?博物馆应该以什么方式、从什么视角向公众诠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综合性博物馆可以如何利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公众教育职能,从而更好地向现代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松;吴宗杰;;遗产研究的话语视角:理论·方法·展望[J];东南文化;2013年03期

2 屈华;夏雪飞;;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述评[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美诗;;话语视角下的非遗活态展览——以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例[J];文化遗产;2016年03期

2 文庭孝;刘晓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三种可视化工具的比较分析[J];图书馆;2016年02期

3 侯松;吴宗杰;;历史话语何以有用?——从文化遗产探索批评话语分析的文化路径[J];外语研究;2015年03期

4 刘藏岩;;瓯绣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5 李正欢;;话语、权力与目的地治理转型:鼓浪屿遗产化研究[J];旅游论坛;2015年02期

6 钦白兰;吴宗杰;丰杨;;遗址历史空间的深度绘图及其经义接续[J];东南文化;2014年04期

7 钦白兰;吴宗杰;;历史的空间转向与遗址的古今会通[J];文化艺术研究;2013年03期

8 谢燕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基于保护层面的理念再建构[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9 竹晓翠;;高校艺术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类传承的作用——以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1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宗杰;侯松;;批评话语研究的超学科与跨文化转向——以文化遗产的中国话语重构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2 吴宗杰;;话语与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建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侯松;吴宗杰;;话语分析与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解读——以衢州方志中的“文昌殿”为例[J];东南文化;2012年04期

4 侯松;吴宗杰;;“古迹”与遗产政治的跨文化解读[J];文化艺术研究;2012年01期

5 吴宗杰;余华;;《史记》叙事范式与民族志书写的本土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肖锦龙;;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从《知识考古学》谈起[J];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5期

7 吴宗杰;胡美馨;;超越表征:中国话语的诠释传统及其当下观照[J];文史哲;2010年04期

8 李银银;;论档案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云南档案;2009年09期

9 曾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障碍及其解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陈俊秀;;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和谐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9年2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荣;论少数民族活态文化的抢救[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刘冰清;;沅陵盘古文化的活态特征[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3 李泽文;;活态文化在图书馆[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年03期

4 郑婕;李明;;“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研究——以腰鼓文化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郇滢;刘军民;;从真实性角度看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J];文博;2014年01期

6 张进;;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00期

7 张进;;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J];探索与争鸣;2008年09期

8 王之泰;;活态文化遗产更有价值[J];物流科技;2013年04期

9 高小康;;传统艺术活态保护与当代美学建设[J];文艺研究;2013年07期

10 贾桂英;;试析抢救民族活态文化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进;;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桂英;抢救民族活态文化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阎晓峰;“活态文化遗产”保护走向规范化[N];人民代表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麦正伟;以活态传承保非遗魅力[N];西藏日报(汉);2014年

4 陶世安;活态文化保护不可忽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5 曲六乙;珍视原始活态的“文化空间”[N];光明日报;2004年

6 曲六乙;抢救保护少数民族的活态文化[N];西藏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王京川;千日搜集 活态传承100个彝文化样本[N];乐山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婷;强调活态申遗 留住城市记忆[N];中国艺术报;2012年

9 李庆英;田野调查关注活态文化传承[N];北京日报;2005年

10 宗远;抢救活态文化迫在眉睫[N];中国文化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克;人类学视野下的民间陶瓷及其活态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任宏;静乐拉碌碡的活态继承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赵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3 张琳;活态的二人转应活态传承[D];吉林艺术学院;2012年

4 李丽;富民小水井苗族文化活态传承与发展的理性思辨[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话语视角下的非遗活态展览——以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3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53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9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